撰文/郭漢丞 2017/08/07發表,已被閱讀183,493
「我不在音響室,就是在前往音響室的路上。」這是家裡音響系統升級後的新生活寫照。

音響新生活.我的!

辦公室有一間音響室,剛換了新的參考喇叭Dynaudio Contour 60,家裡的音響系統也升級了,升級的關鍵器材就是喇叭。上了班,我到音響室,下了班,我回到另一個音響室,所以,只要我不在音響室的時候,就是在前往其中一個音響室的路上。以前我上班認真「聽音響、寫音響」,下了班輕鬆「聽音樂、寫音樂」,在音樂與音響的世界當中自在遨遊,所以家裡面傾向用小系統,公司用的則是大系統,但是兩邊都換成大系統後,聽音樂的工具更加精進,聽得也更仔細、更入神。

話說Merging NADAC進駐之後,我知道該換喇叭了,因為DAC的能力大幅精進,讓Chartwell LS 3/5與JK Audio PM10號角都變得更好,可是我更能聽出小型喇叭的限制,對大型喇叭的渴望更高。當然,我這幾年用小系統的時候,為了「強化」小系統的能量,中間也加入不少「生力軍」,譬如用NuForce Reference 18的大功率來壓榨出小喇叭的音樂能量,又像是從NBS Black Label 2,再換到NBS III,這些都是強化系統的大力丸,也都讓系統有所進步,可是Merging NADAC讓我清楚知道,一定要開始尋找新的參考喇叭,升級到真正「全頻段」的音響系統。


要找到低頻延伸至20Hz的喇叭

「全頻段」的標準在哪裡?很簡單,低頻可達20Hz!咦?怎麼不說高頻呢?唉,音響最貴就是低頻,高頻延伸要到20kHz一點都不難,而人耳的聆聽頻率僅有20Hz~20kHz,如果用這個頻率響應範圍定義全頻段,那麼我只需要找到可以在「聲學物理規格」上可以達到20Hz的喇叭,那就是我尋找的標的。

接觸音響這麼多年,我很快地在腦中搜索一遍熟悉的品牌,同時考慮空間大小可以容納的喇叭尺寸,我最後縮小範圍,想到幾個標的,然後在這一年的時間當中,分別安排試聽。我需要一對落地喇叭,頻寬可達20Hz~20kHz(超過當然更好),尺寸不能太大,地板佔用面積大約一張LP大小,外觀要好看,至少老婆那關能過,准許讓我把喇叭擺進家裡面。

進入試聽名單的喇叭有哪些?Elac FS 407/FS 409、YG Acoustic Hailey、Focal Sopra 2、Dynaudio Contour 30/60、PMC MB2i、Sonus Faber Amati Futura、Martin Logan Impression ESL 11A......,其實我心裡面想到的名單更長,但是我必須要按部就班地試聽,就這樣,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我找到答案,結果是Wilson Audio W/P Sasha 2!


學生時代就起心動念

為什麼是W/P Sasha 2?其他的喇叭不夠好嗎?不,我列舉出來的喇叭,每一款都有讓我心動之處,像是Elac的JET 5氣動式高音,音樂能量強勁且細節通透,又像是Sonus Faber Amati Futura,工業設計就像是喇叭中的藝術品,而且我確定老婆一定會喜歡。Martin Logan使用全透明的靜電振膜,擺在家裡既好聽又好看。YG Acoustic的Hailey在鼎捷聽過,動態之猛可說驚人,而Focal Sopra 2的鈹高音也很吸引我,聲學物理性能非常好,可是我最後選擇了W/P Sasha 2,並不是其他喇叭不夠好,而是W/P Sasha 2更吸引我,那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的夢想,等了二十多年終於有機會圓夢。

早年愛讀音響雜誌,買不動音響器材總可以看雜誌望梅止渴。看蔡克信醫師使用WATT書架喇叭配Entec低音柱,為了把喇叭搞得好聽,眾人吃盡苦頭,爾後Wilson Audio推出Puppy,專門用來搭配WATT,這才變成Watt & Puppy。許多人問主事者Dave Wilson,怎麼中高音兩路稱為WATT,而負責低音的喇叭稱為Puppy,可愛的名字卻是兇猛的低頻,一點都不合道理?人家怎麼說?命名就是這樣啊!哪有什麼道理?

我開始關注WATT & Puppy大約是在第三代,然後第五代WATT & Puppy我也相當注意,主要是讀到日本Stereo Sound的報導,還有評論員開始使用,還說是一對「很神經質的喇叭」。WATT & Puppy第六代我印象不深,似乎沒聽過,但產品很快就進入第七代,而這款WATT & Puppy最能勾起我的購買慾望,可是那時候買不起,只能讀雜誌望梅止渴。就這樣,我看著它一路進化到第八代,再進化到第九代改名W/P Sasha、第十代的W/P Sasha 2。您看,這一等超過二十年,我才終於圓了學生時代的音響夢。


Convergent Synergy Tweeter真迷人

第十代的W/P Sasha 2與之前的WATT/Puppy有什麼重大改變?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從鋁鎂合金振膜變成絲質軟半球高音,就是這一個改變,讓我無法自拔。奇怪了,絲質軟半球高音雖好,可是頻率響應不會比鑽石高音、鈹高音還好,甚至鋁鎂合金振膜、鋁質振膜的頻率響應,都可以超越絲質軟半球高音,為什麼Wilson Audio這一項改變這麼吸引我?因為我要的不是單純測試的頻率響應,而是能調和出音樂性的頻率響應,而Wilson Audio做出此一重大更動的說法,挑動了我的購買慾。

貴金屬振膜與絲質軟半球高音是很好的對比,金屬振膜代表「硬」,絲質軟半球高音就是「軟」,硬振膜的高頻延伸超過極限之後,衰減得很快,絲質軟半球若是從技術規格來看,頻率響應延伸比不上金屬硬振膜,但是衰減卻相對平緩,比較自然。Wilson Audio第一次換用所謂Convergent Synergy Tweeter,用在旗艦喇叭Alexandria XLF,那是Dave Wilson在維也納金廳欣賞音樂會後,深受感動,回國之後不斷測試新的高音單體,尋求當時所聽到的美聲,最後才開發出這款向Scan Speaks訂做的絲質軟半球高音。繼Alexandria XLF之後,新款Alexia、W/P Sasha 2與Alexx,全部都使用Convergent Synergy Tweeter。

使用Convergent Synergy Tweeter的關鍵,並不是單純為了高音的自然延伸,更重要的是高音單體向下延伸的能力。很多人看到高音單體,只關心高頻延伸有多高多寬,卻忽略了高音單體必須與中音單體銜接,如果高音單體向下延伸頻寬的能力不足,就會造成中音單體在較高頻段的工作負擔,要求中音單體發出漂亮的中高頻段,那麼關鍵的中頻段就很難兼顧,如何讓兩者相輔相成,關鍵在於選擇「向下延伸能力」夠好的高音單體,讓中音與高音工作頻率響應緊密無縫連接。

更為複雜的箱體設計

W/P Sasha 2還有一項相當重大的改變,就是喇叭箱體結構更複雜了。以往WATT & Puppy的喇叭箱體,上半截是上窄下寬的梯形,前障板向後傾斜,取得時間相位修正,箱體設計線條簡單俐落,可是到了W/P Sasha,上半截的結構就比較複雜些,而W/P Sasha 2更為複雜,更接近Alexandria XLF、Alexia的設計,讓高音與中音單體的排列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呈現寬夾角設計。為什麼要把箱體做得這麼複雜?只為了一件事情:時間相位修正。

Wilson Audio在2017年推出超級旗艦喇叭WAMM Master Chronosonic,Dave Wilson為自家喇叭拍了一部宣傳影片,其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我認為可以成為音響產業的「至理名言」,那就是「所有事情都與時間有關!」(Everything is about time!)我反覆思索這句話的意義,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Dave Wilson設計喇叭一輩子所要達到的目標,不斷地摸索去調整出正確的「時間」。Wilson Audio的每一款喇叭,都藏著時間相位準確的設計,還有微調時間相位的方法,越高等級的Wilson Audio喇叭,可以調整的方法就越多,越能夠在不同的聆聽環境當中找出最準確的設定。


時間比頻率更重要

真的,時間像為絕對比頻率響應更重要!我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雖然我們現在把聆聽音樂當作耳朵的享樂,但是千百萬年人類的演化,聽覺的功能並不是用來享樂,而是為了保命,所以頻率響應高低並不是保命必要的功能,而是時間相位的分辨。

講時間相位好難懂,讓我們講簡單一點,時間相位的變化,讓耳朵可以分辨物體的方位,假如原始人站在荒野當中,聽見老虎從左後方襲來,肯定馬上往反方向逃跑,假如耳朵沒有準確判斷老虎的方位,那麼這位原始人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原始人因此命喪虎口,但是感謝他們的犧牲,讓物種演化推進,耳朵不斷進化對時間相位的敏感度,到現在我們的耳朵對於最精微的時間相位變化,能夠擁有超越測量儀器的精確度。

但是也因為人耳對於時間相位超級準確的敏感度,讓我們清楚地辨認真實樂器的演奏,與音響系統重播之間的差異。譬如在台北晶華酒店(拍電影「露西」那間),中庭經常有現場爵士樂演出,沒有樂團演出時,播放的是輕柔的爵士樂。每一次我走進飯店大廳,遠遠地從中庭傳來音樂,我都能清楚地辨認究竟是樂團演出,還是飯店的音響在唱歌,這並不是因為我的耳朵特別靈敏、特別好,其實所有聽覺能力正常的人都可以清楚辨認,而且可以反覆重現的體驗,答案就是時間相位的誤差,讓我們可以清楚辨認究竟是真實樂器在發聲,還是音響播放出來的音樂。

足以名留青史的設計理念

Dave Wilson這句:「Everything is about time!」,絕對是音響設計的金科玉律,光是這一句話就足以讓Dave Wilson名留青史了!

我想不出比這件事情更關鍵的設計理論了!從單聲道進化到兩聲道,兩支喇叭的時間相位變化,產生了3D音場的立體感,而我們必須對喇叭擺位斤斤計較,為的也是找出喇叭在空間當中最恰當的「聲音傳遞時間」,可是多音路喇叭的設計,高中低頻傳遞的速度不同,所以喇叭前障板可以透過特定角度的傾斜,取得時間相位的機械修正。

不用傾斜角度,而採用平面直立設計的喇叭,一樣可以做時間相位修正,靠分音器的被動元件也能調整,所以不是只有Wilson Audio這類傾斜角度、複雜箱體的喇叭才具備時間相位修正,有些是藏在分音器裡面做修正。但是Wilson Audio把喇叭箱體設計成可調整的模組,是透過精確計算聆聽位置與喇叭的距離,在聆聽現場微調,讓喇叭對準聆聽位置,調整到最佳時間相位修正設定。換句話說,簡單傾斜前障板角度或是利用分音器修正的喇叭,都有準確的時間相位聆聽點,但是不能因應聆聽空間改變,W/P Sasha 2透過傾斜角度的調整,則讓最佳聆聽位置可以隨使用者的空間作微調。


加價選台灣限定保時捷特殊色

既然決定要買W/P Sasha 2,立馬找代理商詢問。我挑的顏色是特殊色,而且是台灣限定對照Porsch Panorama特殊色(Mahagoni Metalic),有點像深咖啡色,但內藏金屬銀粉,打光打得漂亮,可以看見閃閃發亮的層次感。

其實本來我只想買黑色標準色,可以省一點錢,但是代理商拿出手機開手電筒一打光,黑色把光都吸乾了,看起來頗為暗沈,而Panorama特殊色一打光,色板閃閃發亮的模樣,真是漂亮,腦海裡馬上浮現一幅Mahagoni Metalic色彩的W/P Sasha 2擺在家裡的樣子。中招了!好,加價挑選特殊色!

周到又細膩的安裝服務

訂了喇叭,約好時間,W/P Sasha 2大約六月底來到我家,好了一番勁才把喇叭弄進二樓起居室。當然,代理商服務非常周到,年輕人把所有重活粗工都搞定,我不費勁,只是看他們搬運組裝覺得很費勁。W/P Sasha 2總共三大木箱,低音部份佔了兩大箱,中高音書架喇叭模組裝在一箱,拆箱之後搬上二樓,開始組裝。您看懂了嗎?要把W/P Sasha 2搬上二樓真的是費力辛苦的工作啊。

Wilson Audio的喇叭全部是鋼琴烤漆,為了避免運送過程因為摩擦損及光可鑑人的烤漆,喇叭外表貼了膠膜,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撕去膠膜,帶著白手套撫摸撕掉膠膜的喇叭,感覺是否有殘膠,假如有殘膠就必須使用特殊清潔劑,以超細纖維軟布擦拭去除,這些都是Wilson Audio代理商的服務。整個拆卸、搬運、組合用了大約30分鐘,可是擦拭喇叭耗費了一個多小時。

W/P Sasha 2「預設」的低音箱體,底下裝的是輪子,方便用家移動調整擺位,調整到位之後使用Wilson Audio專用迷你起重機,把W/P Sasha 2抬起來,再把腳釘裝上去。我對W/P Sasha 2的調整充滿想像空間,所以要玩的擺位很多,不急著讓W/P Sasha 2落地,所以輪子暫時保留。當然,裝著輪子的W/P Sasha 2,低頻部分清晰度會有若干影響,但我不在意,等我把心裡面設想的擺位都玩過,再請代理商來幫我安裝腳釘也不遲。


需要時間讓喇叭醒過來

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W/P Sasha 2裝好了,大致對齊擺放,喇叭線接妥,可以開聲了。CD裡面剛好是慕洛娃的「巴哈小提琴奏鳴曲」,好失望啊,小提琴聽起來又乾又澀,但這是正常的表現,我知道這對W/P Sasha 2喇叭從運送到入倉,好久沒唱歌了,需要一點時間開嗓,我也還沒有設定好位置,失望是正常的,但我相信W/P Sasha 2的實力,代理商的同仁裝好之後,接下來就是總編音響實驗室的工作,誰說實驗一次就能成功,勝敗乃兵家常事,要是W/P Sasha 2送到我手上還搞不好聽,那總編不要當了。

送走了代理商的年輕人,馬上飛奔至二樓起居室,看看我需要多少時間搞定W/P Sasha 2。關於音質音色的部分,剛剛拆箱的W/P Sasha 2的聲音還沒開,不去管它,就放著讓它唱歌,我要先搞定喇叭擺放位置。不濟事的慕洛娃趕緊收起來,換上卡拉絲,「Pure」精選輯是2014年重新Remaster的版本,裡面有許多單聲道錄音,靠著單聲道錄製的卡拉絲,拿來定位人聲置中最快。腳上裝輪子的W/P Sasha 2很好移動,原本的位置比較貼牆,稍微往外移動,左右間距逐漸拉開,不做Toe-in,好,卡拉絲在正中央唱著「聖潔的女神」,合唱在背後應和,初步調整完成,不到半小時,這W/P Sasha 2真好調,可是為什麼以前Stereo Sound說它是頗為神經質的喇叭呢?

卡拉絲唱完,W/P Sasha 2逐漸甦醒了,中高頻的溫潤甜美越來越漂亮,我才唱半小時歌啊,沒想到W/P Sasha 2這麼快就醒了,不過低頻還有些溫吞,來個猛烈的音樂讓W/P Sasha 2運動一下吧!該請出麥可傑克森了,搖滾天王的錄音完全不計成本,搬出來的都是最棒的錄音效果,聽「Dangerous」摔破玻璃的開場,猛爆的電音低頻襲來,W/P Sasha 2的低頻段量感足以把我的聆聽空間塞得滿滿的,甚至還有點超過,趁著白天鄰居還沒下班回家,用力猛操W/P Sasha 2,低音單體微微地跳動著,越是猛操,W/P Sasha 2的低頻越是猛爆。

一個小時過去了,W/P Sasha 2大致上醒過來了,我興奮地開始聽各式各樣的曲目,終於,在自家的音響聆聽空間當中,我找到了20Hz的低頻延伸,關鍵不在我能不能聽見20Hz,或是我所播放的音樂有沒有到20Hz,而是中低頻段的飽滿厚實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播放低頻沒有那麼多的音樂,W/P Sasha 2增添了中頻段與中低頻段的飽滿厚實,強化了音像實體感,鋼琴不僅有趨近真實的形體,而且中高頻的細節清晰通透,小提琴的能量感更集中、音像更凝聚、更有音樂的真實存在感。我知道,過去我必須靠一點想像力補足的音樂,現在全部變成趨近真實的樣貌了。

就這樣,我一路聽音樂從下午到晚上,從巴哈開始(有點失望),到卡拉絲與麥可傑克森(很不搭的對比),然後聽魯賓斯坦的「蕭邦第一、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舒曼龐大又浪漫的「鋼琴協奏曲」、到貝多芬的「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最後停留在蕭邦的夜曲,享受與W/P Sasha 2的初夜。誰還沒上場?馬勒?不要那麼心急,等一陣子再來狂考W/P Sasha 2,先讓喇叭好好熟化啊!


重新開啟總編的學習之旅

越是拿不同樣貌的音樂來聽,W/P Sasha 2越能給予音樂對等的回應,在喇叭進入家中約莫一個月的時間,我聽音樂的時間越來越長,忍不住把熟悉的音樂一張張重新拿出來聽,重新認識藏在其中的美好音符。還在熟悉W/P Sasha 2,邊聽邊調整擺位,唱了一個多月的W/P Sasha 2,越來越進入狀況,而W/P Sasha 2讓我瞭解到過去我的音響經驗,真的還沒有到足夠的高度與視野。

在聆聽與搭配的實驗當中,我重新開啟了自己的學習旅程,透過W/P Sasha 2,聽見更深刻的音樂感動,聽見更多演奏者在錄音中所要表現的情緒,鋼琴演奏家如何小心翼翼地控制著觸鍵起伏,指揮如何用心控制樂團的行進,展現強與弱的對比,又如何帶著樂團漸強、漸弱。所以,在「總編的音響實驗室」當中,我準備用W/P Sasha 2這項新工具,找尋音響搭配的各種可能性。

W/P Sasha 2聊完了嗎?別急,這是開始,音響好玩的事情還多著呢!

☛☛更多的總編的音響實驗室 特輯
都是Merging惹的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一)
夢想成真的W/P Sasha 2-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二)
我的第一條Transparent線-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三)
編輯部選擇Dynaudio Contour 6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四)
一夫當關的Diablo 30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五)
VTL與Wilson的絕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六)
千挑萬選YBA CDT45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七)
Siltech與我-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八)
Siltech Triple Crown電源線-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九)
認識丹麥Vitus Audio-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十)

器材規格

型式: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1吋Convergent Synergy絲質軟半球高音×1,7吋中音單體×1,8吋低音單體×2
效率:91 dB @ 1W, 1m, 1k
阻抗:4 ohms(最小2 ohms @ 80 Hz)
頻率響應:20 Hz – 22 kHz +/- 3 dB
尺寸:1,117×355×540 mm(高×寬×深)
重量:89.3 kg
建議售價:1,500,000元/標準色版
進口總代理:鴻機國際貿易實業有限公司
電話:02-27413030
網址:www.everestaudio.com.tw

具備豐富擴充性–Bluesound Pulse M 無線串流喇叭
從外觀來看,Bluesound Pulse M 似乎只是一款單純的袖珍型無線串流喇叭,實際上不只如此,它還具有豐富的功能和強大的擴充彈性,能充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Pulse M 基本上是一款立體聲串流喇叭,內建兩顆 0.75 吋高音和一顆 5.25 吋低音,並採用...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