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 2014/04/16發表,已被閱讀139,147
寫mbl 101 X-treme四件式喇叭,是我寫音響評論以來最曲折的過程,也因此提筆(敲鍵盤?)多次卻又難產。問題出在如何給mbl 101 X-treme一個合適的標題?終於,我想通了,mbl 101 X-treme不僅是一套身價昂貴的喇叭,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一套名留青史的音響巨作!


集結數十年mbl技術之大成

把101 X-treme的歷史定位想清楚,我想,終於可以動筆好好寫下我對這套喇叭的想法。集結數十年來mbl的技術之大成,101 X-treme也將喇叭設計拉到了另一個境界,四件式的設計,mbl並不是第一,早年Infinite與Genesis,就已經寫下了四件式喇叭的定義,把典範留給後人追隨,用這個角度來看,101 X-treme只是一個「追隨者」,並沒有太大創新之處?抱歉,mbl與眾不同,獨特的360度發聲Radialstahler單體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360度發聲單體

Radialstahler 360度發聲單體,是mbl創辦人Wolfgang Meletzky在1979年,從樂器實際發聲的狀態發想,認為能夠360度發聲的喇叭,最能夠重現自然樂器的聲響與質地。為了把「想像中」的喇叭真的做出來,Meletzky與柏林技術大學合作研發,終於推出了Radialstahler的原型,長相和現在我們看到的101 X-treme,基本上差不多,都是葫蘆狀,但是效果差別很大。

與傳統動圈單體比較,Radialstahler葫蘆單體的好處,從mbl提供的聲波擴散示意圖,就能一目瞭然。在真實音樂會現場,聆聽者坐在舞台前方,實際聽到的音樂,不僅是樂器「直接」傳過來的聲音,而是樂器的直接音加上聲波從空間反射過來的聲音,加總起來才是我們認知的「現場音樂」。如果講得更清楚,我們在音樂會聽到的直接音,可能不到20%,而80%以上都是空間反射音。但是傳統動圈喇叭只有「向前」發聲,我們聽到的直接音多過於空間反射音,所以會覺得音樂聽起來不那麼自然。那mbl的Radialstahler呢?因為360發聲,所以聲波均勻地在單體周圍擴散,營造豐富的間接音,所以聽起來「更接近現場」。

三張聲波傳遞的示意圖,應該已經把Radialstahler的好處講得很清楚了。看起來Radialstahler真的是超棒的設計概念,可是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種單體不能普及?到現在全世界九成以上的喇叭,還是使用傳統動圈式單體?答案不難猜,因為Radialstahler單體很難設計,也很難製作,這是兩件事情,我們分開講。

這是「Concerto Koln: Live in Kempen」的內頁說明,這張圖片表示在聆聽現場音樂演奏時,聽眾聽到的聲音包括直接音、一次反射音,以及二次反射音。

在家裡透過傳統喇叭聆聽時,聽到的多半是直接音。

但如果在家中透過mbl的360度發聲Radialstrahler喇叭聆聽,便會產生近似於現場演奏會的效果了。


形狀獨特的葫蘆形單體

為什麼Radialstahler很難設計?mbl想出了特殊的葫蘆形狀,解決360度發聲的問題,葫蘆表面都是振膜,一片片接起來,構成葫蘆形狀。高音部分振膜面積小,所以葫蘆比較小,中音需要更大的發聲面積,所以葫蘆形狀更大,低音可想而知,形體最大,這就是101使用的葫蘆單體模組,到了101 X-treme,mbl每一聲道使用了葫蘆單體模組,上下顛倒疊起來,把101 X-treme的身材拉高,中間以鋼柱支撐,上下各有固定座,101 X-treme龐大威武的霸氣就做出來了

別看這設計講得輕鬆,裡面困難可多了!葫蘆表面的振膜面積很大,好處是發聲面積夠大,可以輕鬆推動空氣,產生聲波與音壓,但問題也在這裡,您可以把葫蘆表面想做鋁箔,如果您拿一張廚房用的鋁箔紙,面積大約等同Radialstahler單一片振膜,用手指掂著一個角落,用力揮舞,這樣會有什麼結果?您會聽到很吵雜的鋁箔噪音。Radialstahler設計困難就在這裡,振動面積很大的葫蘆單體,振膜本身的諧振很嚴重,等於用本身很吵的振膜來製作單體。意思是說,當振膜工作發聲的時候,聽到的不只是音樂,還有振膜本身的噪音,您想,隨時有噪音干擾的音樂,怎麼會好聽呢?

複合振膜材質 降低噪音失真

怎麼辦?mbl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一代一代改進,改進的重點在哪裡?主要振膜的材料,Radialstahler的外觀看起來好像差不多,實際上使用的材料差別很大,為的就是解決大面積振膜諧振的問題。怎麼解決諧振?答案是複合材料。舉例來說,單一鋁合金振膜有明顯的諧振,就像前面說的鋁箔紙一樣,很吵,如果把鋁箔紙貼上一張廚房紙巾,兩種材料「複合」起來,諧振點就改變了,聽起來就不像鋁箔紙,噪音失真也降低。mbl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找尋適當的複合材料,101 X-treme所使用的就是最新的材料,外層是鋁鎂合金,中間加上碳纖維振膜,兩者之中都「藏」著mbl獨門阻尼,這種複合振膜的道理,和我們講動圈喇叭使用三明治材料的道理相同,都是要把諧振點拉到不影響音樂的範圍,這樣就算有諧振,人耳也聽不到。

mbl每一聲道使用了葫蘆單體模組,上下顛倒疊起來,把101 X-treme的身材拉高,中間以鋼柱支撐。

為101 X-treme量身訂做的低音柱

解決了材料的問題,第二個難題是製造。為了「包」出葫蘆單體的形狀,必須一片一片安裝,高音使用22片複合振膜,中音與低音各有12片。怎麼安裝?答案是「全手工慢慢貼」。難題解決完了嗎?還沒,就算葫蘆單體已經做出高中低音三個部分,似乎是完整的三音路喇叭,可是葫蘆喇叭的工作原理,沒辦法像動圈式單體那樣,擁有夠長的衝程,所以低頻的延伸有限。所以,當年101都要搭配動圈式低音單體,而101 X-treme則是把動圈式低音單體「加倍再加倍」,變成低音柱。

有人或許想問:我買101 X-treme就是為了360度發聲的Radialstahler單體,營造宛如現場的自然音樂重播,那mbl不把真正低頻夠好的葫蘆單體做好,卻加上動圈式低音,不是很奇怪嗎?事實上如果葫蘆單體要做到很低的延伸,單體尺寸可能會大得不成比例,而低音的頻率越低,指向性就越低,聽不出方向,所以使用動圈低音搭配360度發聲的葫蘆單體,成為合理的設計選項。

每支低音柱各有6個12吋低音單體,並具備300功率模組負責驅動。

低音柱有Delay、Q Factor與Volume三大調整功能

101 X-treme的低音柱雄壯威武,黑色鋼琴烤漆的箱體裡面,藏著6個12吋低音單體,一對低音柱加起來就是12個低音單體。低音柱採用主動式設計,每一邊各有兩組300瓦功率模組,推動6個12吋低音單體。因為是主動式設計,所以還有調整空間。mbl設計了Delay、Q Factor與Volume三個變數可以調整,與一般超低音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就是沒有分頻點的設定。101 X-treme雖然是四件式喇叭,可是這個低音柱完全是為101 X-treme量身訂做,所以分頻點固定在100Hz,不能調整。調整參數的Volume最容易理解,就是低頻的量感,您可以依照空間大小的需求,調整適當的低頻量。

其次是Delay,數據是-8ms~8ms的範圍。四件式喇叭因為擺放的位置,前後有別,可是中高頻跑得快一些,低頻跑得慢一些,所以我們如果把低音柱擺在後面,葫蘆喇叭模組擺在前面,那麼低頻的速度要加快一點,讓低頻追得上中高頻,調整時間相位與中高頻一致。相反的,如果低音柱擺得比較前面,中高音比較後退,那麼就要讓低頻跑得慢一點,還是要讓時間相位一致。您看出Delay該怎麼調整了,要讓低頻跑得快一些,或慢一些,看您把低音柱放在哪裡,可是參數該調整多少才對,沒有標準答案,就看您家裡的聲學條件,音樂聽起來舒服就對了,不過該快該慢有方向,低音柱擺前面要調慢,擺後面要調快,這是基本原則,至於參數要多少,只能邊聽邊試,沒有標準答案。

低頻量感(Volume)與Delay兩個東西搞清楚之後,我們再來看Q-Factor,這是喇叭設計者不能不了解的專有名詞,喇叭單體裡面每一個元件幾乎都有Q值,包括機械動作的Q值與電磁迴路的電氣Q值,還有喇叭箱體在單體裝箱之後的Q值。究竟101 X-treme的Q值講的是什麼,抱歉,我不清楚,上次見到mbl首席工程師Jurgen Reis的時候,因為話題都在mbl唱片與新的Corona系列,忘了問他Q-Factor調整的究竟是什麼,下次見到他,我一定會記得問。

101 X-treme的低音柱提供了Delay、Q Factor與Volume三個變數可以調整。

雖然沒辦法確定mbl講的Q值究竟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聽得出來Q值調整的差異。我的方法很簡單,把Q值調到最大,聽一段音樂,然後再把Q值調到最小,比較兩者的差異。基本上Q值越大,音樂顯得越軟調,比較和緩平順,音樂聽起來慢一些、慵懶一些,相反的,如果Q值越小,音樂聽起來越凝聚,速度更快。您喜歡快速精確的音樂表現,還是柔軟舒服的調子,這101 X-treme就像是魔法師一般,用諸多調整選項滿足您對音樂的想像。

主喇叭也有調整選項

除了低音柱有這些調整選項,101 X-treme的主喇叭也有調整選項。因為101 X-treme長得就像是101兩對上下堆疊,所以調整的選項也是上下獨立。您可以微調101 X-treme主喇叭的高、中、低頻段的音色,高音部分有Smooth、Natural與Fast三個選項,中音有Natural與Rich兩個選項,低音也是兩個選項,分別是Smooth與Attack。調整的方法很簡單,把中間的跳Pin拔出來,插在對應的選項上面就好了,這三個選項代表什麼意思?原來mbl用內部配線來微調音色,用銀線、單結晶銅線與OFC銅線來對應微妙的音色變化。

101 X-treme主喇叭高、中、低頻段的音色也可以做調整,高音部分有Smooth、Natural與Fast三個選項,中音有Natural與Rich兩個選項,低音也是兩個選項,分別是Smooth與Attack。

主喇叭這高中低不同的「內部配線」音色變化,究竟哪一組最好聽?抱歉,一樣沒有標準答案,mbl留給愛樂者最大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音色。最後,101 X-treme的「頭頂」還有玄機,上面藏著一個Scan軟半球高音,您一樣可以調整,透過上方的Ambience Tweeter旋鈕來控制。這個向上打的高音功能是什麼?「Ambience」!這是用來調整音場高度的,如果想要讓音場又開闊又高聳,可以開得大一些,如果希望讓音樂更直接、更有衝勁,Ambience可以適度調低。

講了這麼多101 X-treme的調整功能,都還沒講聲音,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這喇叭這麼複雜,會不會很難調整?我問過Jurgen Ries,他說他到了一個空間,幾乎馬上就可以直覺知道喇叭怎麼擺,參數怎麼調。糟糕,我們又不是Jurgen Ries,該怎麼面對這麼多樣的調整參數?Jurgen說先決定喇叭擺放的位置,不用刻意挑選,只要擺起來合理就好,然後調整低音柱的音量,只要調整出合適的低頻段,其他的調整就是聆聽者口味的問題了。

在人間映象聽101 X-treme,並不只是一次,而是超過六次以上。為了一對喇叭跑音響店聽這麼多次,會不會太誇張了?其實這麼多次聽101 X-treme,並不是「專程」去聽,而是借人間映象的場地舉辦音樂講座。這些年我經常舉辦音樂講座,講古典音樂,希望點燃更多人對音樂的熱情,這樣更能了解Hi End音響的價值所在。我第一次商借人間映象在濟南路的場地,為了一群喜愛音樂的朋友講課,沒想到這些朋友希望安排一連五場的系列講座,於是我開出了貝多芬、蕭邦、布拉姆斯、馬勒與普契尼,曲目從鋼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交響曲到歌劇,我想,這些曲目來試101 X-treme,大概已經涵蓋了夠廣的範疇了。

滿足您對音樂的「想像力」

音樂講座之前我大約會提前一到兩小時抵達,先把電腦安裝好,要播放的音樂存在硬碟裡,以iTunes播放,我用iPad遙控,這樣就省去換片的麻煩。搭配101 X-treme的擴大機,自然全都是mbl,而且是9011單聲道後級四部,前級也當然是6010D,都是Reference Line的旗艦器材,只有數位訊源使用dCS Scarlatti。把Mac和dCS接起來需要多久時間?大概十分鐘不到,這還包括我把封閉的Airport網路、iPad與電腦設定完成,那講座之前剩下的時間呢?我都用來調整101 X-treme。

需要這麼麻煩嗎?101 X-treme確實有許多選項,可以微調到最佳狀態,如果您非常非常講究,那麼每張唱片都要調整,也不是不可能,就好像法國菜的分子料理一般,0.1克都要用電子秤精確計算。不過基本上您只要把101 X-treme好好調整一次,其他可能會隨機調整的,大概只有低頻量感。至於低頻量感要多少才夠,那也是因人而異,基本上您對音樂的「想像力」有多豐富,101 X-treme大概沒有調不出來的。

讓空間感收斂 鋼琴的凝聚力就浮現了

我第一次上課的曲目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悲愴」與「月光」,單純的鋼琴曲,可是我在101 X-treme上面聽起來卻不太對勁,音樂向後退了太多,空間感很好,但是鋼琴本身卻缺乏形體。怎麼辦?您知道我為什麼每次演講之前,都要提前一兩個小時來人間映象了,因為101 X-treme有太多可以調整的選項,每個人對音樂的要求都不一樣,參數常常會調整,不一定合乎所要播放的音樂類型,所以我都會預留時間來調整。

為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我調整的方向是「收」,把Q值減少一些,把Ambience減少一些,讓空間感收斂一些,鋼琴的凝聚力就浮現了。至於葫蘆喇叭主體的調整,我儘量都使用Natural,聽起來最自然,而低頻段的選項則用Attack,因為鋼琴本身不僅是鍵盤樂器,更是打擊樂器,所以低頻段要快、狠、准,那樣才像真的鋼琴。至於Ambience的部分,我大約都是用「感覺」來調。這樣講會不會太模糊?真的,因為Ambience調整的是向上打的高音單體,主要影響的是音場高度,如果您希望音場聽起來更高,就把Ambience調大一些,至於多高才夠高,那真的是因人而異。

油光水滑的小提琴色澤

第二堂課的曲目是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我選的是謝霖獨奏,海汀克指揮荷蘭皇家大會堂的版本,這時候用在鋼琴上面「收斂」的方法,就不太合用了。小提琴協奏曲的主角有兩個,一個是小提琴獨奏,一個是樂團,小提琴獨奏要「收」、要凝聚、要集中,可是樂團要開闊、要寬鬆,這兩件事情剛好相反。沿用本來在鋼琴奏鳴曲的調整,在101 X-treme上面聽起來就稍微不夠寬鬆、不夠開闊。 所以我把低段調整為Smooth,讓低頻寬鬆一些,低音柱的量感也加大,配合管弦樂團的能量。可是管弦樂團寬鬆了,我還必須照顧小提琴的能量集中,這時候把高頻調整為Fast,中頻維持Nature,小提琴Solo的主角地位,就能和管弦樂團相得益彰了。

謝霖這張老飛利浦版本,是我最喜歡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版本之一,不光是錄音,還包括小提琴獨奏的詮釋。謝霖的小提琴演奏,能量很集中,可是卻不是刺激的能量,而是富有穿透力的小提琴,在集中又有穿透力的小提琴能量當中,還保有小提琴的油光水滑。這些豐富甘美的細節,在101 X-treme上面一點都不缺,就算我本來用鋼琴奏鳴曲的調整方式來聽,101 X-treme的小提琴依然有著油光水滑的色澤,可是細部調整之後,那管弦樂團與小提琴交織的美感,更上層樓,聽來更是享受。

聽見最細膩的演奏動作

同樣的調整,套用在鋼琴協奏曲上面,方向差不多,我講的鋼琴協奏曲是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在講座之時,我播放了大約七、八個版本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比較第二樂章慢板的差別。譬如齊瑪曼就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朱里尼指揮洛杉磯愛樂的版本,一個是齊瑪曼自己演奏,同時指揮波蘭室內管弦樂團的版本,但速度很不一樣,讓慢板詮釋起來的感覺很不一樣,齊瑪曼自己指揮得很慢,那種優柔寡斷,藕斷絲連的感覺,顯得更像蕭邦。用小提琴協奏曲的調整設定,套用在鋼琴協奏曲上面,大概沒什麼問題,但是鋼琴的聲響厚度比小提琴來得厚,所以我讓中頻的部分改為Rich,讓中頻段更厚實一些,而高頻段調整回Nature,整體音色暗一些、厚一些,這樣聽蕭邦,更接近夜曲的氣氛。

在諸多蕭邦第二號鋼琴奏曲的版本當中,我最喜歡的是皮耶絲演奏,普列文指揮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的DG版。這個版本讓我迷戀之處,最重要的地方是皮耶絲的詮釋,欲言又止,回眸之際卻又百媚千嬌,道盡了蕭邦的青春情懷。慢板樂章由弦樂群開始,在101 X-treme上面一片片的弦樂群,漂浮在半空中,沒有什麼重量,等待鋼琴到來,而鋼琴那一小節漂亮的導入,指揮留給鋼琴自由的時間揮灑,皮耶絲掌握得很好,一句話講不完,斷了一半,才接續下去,這斷一半的間隔,鋼琴沒有放開琴鍵,就細細地延長著,101 X-treme一點也沒有放過這些細節。最可怕的地方是:為了讓鋼琴「延長」,皮耶絲踩住了延音踏板,腳踩踏板沒有聲音,可是鞋子與地板細微的砰一聲,卻由101 X-treme的低音柱忠實地呈現,太可怕了,這樣的細節就算我用最好的耳機來聽,也幾乎察覺不到,可是在101 X-treme上面卻是那麼輕鬆地表現,我們真的用耳朵聽見皮耶絲為了那0.1秒的延音,做了多少細膩的動作。

更顯澎湃洶湧

鋼琴協奏曲的設定,換到馬勒上面,我又做了一些調整。曲目是馬勒第五號交響曲,氣勢宏大,交響樂團的人數,也遠比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要來得多,所以我把低音柱的能量再往上加一些,還好,人間映象的空間夠大,容納得了低頻,把低頻的能量催出來,馬勒的氣勢更顯澎湃洶湧。這101 X-treme不僅能展現馬勒樂曲中那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差異,第五號交響曲著名的慢板,在101 X-treme上面更是綿綿密密,彷彿飄到天空當中一般,無邊無際,我想那是Radialstaler 360度發聲單體的效果,讓弦樂群可以那麼輕盈地漂浮在空中,彷彿沒有方向。我選擇的是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版本,那種浪漫的盡頭的弦樂聲響,更讓我們感受到:「是啊,這真的是馬勒寫給妻子愛爾瑪的情書。」

展現「見樹又見林」的能耐

最後一曲是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管弦樂團與人聲講述著淒美的愛情故事,101 X-treme展現了「見樹又見林」的能耐。我們聽歌劇,不僅要聽管弦樂團,還包括演員的歌唱,管弦樂團在樂池裡演奏,而演員則在舞台上面移動著,這彼此之間互動的關係很微妙。我閉上眼睛,聽著101 X-treme唱「蝴蝶夫人」,一開始的導奏急促,那是媒人五郎帶著男主角平克頓走向蝴蝶住家的音樂,等音樂慢下來一點,演員開始唱了,因為在趕路,所以人都在右邊,慢慢地才走到舞台中間。101 X-treme把這種左右移動的聽感,描寫得惟妙惟肖,因為喇叭系統夠龐大,所以人聲聽起來並不是一個「點」,而是有形體、有厚度,甚至感受得到溫度的重現。

我聽的「蝴蝶夫人」是誰的版本?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男高音是帕華洛第,女高音則是弗蕾尼,當年帕華洛第還沒出名,是卡拉揚欽點提拔,一砲而紅,扶搖直上,成為世界第一男高音。在101 X-treme上面,聽著帕華洛第年輕且活力十足的歌聲,與弗蕾尼唱著「夜晚來臨了」(Viene La Sera),愛的主題用弦樂帶著,101 X-treme唱得柔情似水,一句比一句更強烈,管弦樂團與歌唱家互相輝映著,一唱一和,歌詞唱完了,意猶未盡之處由弦樂群補上,豎琴偶而撥奏,彷彿波浪一般,在鈴木唱了「晚安」,夜晚的寧靜由管弦樂團接手,女高音訴說衷情,與男高音相互吟唱,這段洞房花燭夜唱出了蝴蝶的期待,平克頓的急切,還有新嫁娘對異國婚姻的幻想。聽到這裡,這101 X-treme彷彿不存在了,我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音樂上面,想像著年輕的帕華洛第與弗蕾尼。

在斗室之中幻化出真實感人的音樂

從這一連串聽101 X-treme、調101 X-treme的過程,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麼龐大的音響系統,似乎調整起來很費事。實際上我寫的可能瑣碎,實際上調整過程很輕鬆,mbl把101 X-treme的「基本方向」已經定調,那些高中低頻的調整,很容易調整到期待的方向,不太會越調越糟糕,而是越來越好。就追求音樂的真善美,很多人追求重現音樂廳的真實感,但問題是:究竟重現哪一個音樂廳?每張唱片都不一樣,而101 X-treme留下了最大的空間,讓聆聽者隨心所欲,調整出自己心目中「最接近現場」的聲音。是的,101 X-treme的一家之言,是把追求音響的極致,留給消費者自己達成,它之所以能名留青史,就是用最大的限度滿足聆聽者對音樂的想像,在斗室之中幻化出真實感人的音樂。想隨時聽見年輕又有活力的帕華洛第?或是請卡拉揚隨時待命?101 X-treme可以滿足您的期望。




器材規格

形式:四件式四音路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20Hz~40kHz
最大音壓:109dB
持續承受功率:500W
峰值承受功率:2200W
單體:輻射式HT37/E x2、MT50/E x2、TT100 x2、12吋鋁盆超低音 x6
主喇叭尺寸:500x1850x650mm(WxHxD)
低音柱尺寸:400x1850x610mm(WxHxD)
重量:1633kg

參考售價:13,500,000元
進口總代理:藝聲
電話:02-2391-7999
網址:www.soundart.com.tw

舊用家可享 7 折優惠–Entreq 舊機享新機優惠活動開跑!
「瑩」在有服務,「聲」級舊換新 — 瑩聲推出 Entreq 舊機享新機優惠活動!瑩聲正式代理來自瑞典、人稱音樂農夫的「Entreq」,是一心將「音響地盒」研發到極致的經典品牌;擺脫傳統地盒笨重的認知,Entreq 設計的地盒不僅輕巧,而且還附有濃濃...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