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1/10/29發表,已被閱讀11,206
想追求大功率輸出,享受源源不絕的驅動能量,同時又偏好真空管的音色,美國 VTL 可說是「碩果僅存」的少數大功率真空管機品牌,他們只做真空管機,旗艦 Siegfried II 單聲道後級,達到 600 瓦頂峰,而這次試聽的 S-400 II 立體聲後級,最大功率則是 300 瓦,同樣是少見的真空管功率猛獸。

大功率真空管機,真難做

為什麼大功率真空管機越來越少?答案很簡單:太難做了!小功率真空管機架構簡單,零件不多,想 DIY 都不難,可是想要製作大功率真空管機,電源供應就必須跟著放大,而且內部工作電壓拉高了,必須使用耐壓更高的零件,同時要維持夠好的工作底噪,並考慮完善的保護線路,假如還要採用全平衡線路,這些要求全部加起來,絕對是既難設計又難製作的浩大工程,「雖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 VTL 投入真空管機超過三十年的堅持。

VTL 這家公司創立於 1987 年,不過他們可不是 1987 年才開始製作音響,創辦人 David Manley 早在 1980 年時,就在南非為專業錄音室打造客製器材,例如真空管壓縮器與麥克風前級,至今仍是許多王牌錄音師的秘密武器,而他們在 1983 年開始製作家用設備,在英國與歐洲銷售,直到 1986 年 David Manley 帶著 VTL 器材,參加芝加哥 CES 大展,得到眾多好評,於是父親 David Manley 與兒子 Luke Manley 決定讓 VTL 在美國落地生根,於 1987 年正式成立 VTL。

1993 年起 Luke Manley 獨當一面

VTL 最早在美國的工廠,其實是兒子 Luke Manley 在羅德島的公寓地下室,不過市場需求太強勁了,他們必須尋覓可以長期發展的生產基地,於是在同一年搬遷到南加州 Chino,直到今天,依然堅持美國設計、美國生產。因為 David Manley 從錄音室起家的背景,所以早期採雙品牌路線,Manley 做錄音室專業器材,而 VTL 則是家用音響,到了 1993 年,父子決定各自獨立經營,父親做 Manley Labs,主打錄音專業器材,而 Luke 則接手 VTL,專做家用音響。

VTL主事者Luke Manley曾於2013年親自來台主持新品發表會。(圖/林治宇)

完全主導 VTL 之後,Luke 著手塑造 VTL 長期的經營方向,就是專注於 Hi End 路線,簡化產品線,並提升製造品質。想要壯大 Hi End 的聲勢,VTL 需要指標性的產品,那就是 1995 年的 Wotan Reference MB-1250,這部單聲道真空管後級偉大之處,就是超級大的輸出功率,高達 1,250 瓦,其實,音響產業在 1970 年代曾經出現過「功率競賽」,幾年的時間之內將後級輸出功率拉到千瓦等級,可是真空管機要能破千瓦,簡直是天方夜譚,可是 Wotan 做到了,可說技驚四座,而且驚世駭俗。

Wotan 暴衝千瓦等級真空管猛獸

Wotan 讓 VTL 成為大功率真空管擴大機的領導品牌,不過功率雖大,90 年代的 VTL 產品,仍有實用性的問題,那就是偏壓調整,像 Wotan 這樣的超級大功率真空管後級,光是偏壓調整,就夠讓人傷腦筋了。

我自己曾經用過 Manley 350 單聲道後級,很了解箇中之苦,每當要調整偏壓,就要拿電表搞上一、兩小時,Wotan 的功率管數量多出一倍以上,更難調整,所以,Luke 持續研發,在 2003 年推出 Siegfreid,後續再推出 S-400,就採用先進的自動偏壓設定。

三大改變進化至第二代

而我這次試聽的 S-400 II,就是 2003~2004 推出 Siegfried 與 S-400 的第二世代機種,這次改款等了約莫十年時間,外觀變化不大,可是內容卻變化很大,而改變的重點有三:第一、全平衡真空管放大線路;第二、精密穩壓加上 SmartTube 自動偏壓;第三、阻尼因數可調。

S-400 II 維持一樣的直立式龐大機箱,上層是真空管線路與輸出變壓器,下層則是電源供應,輸出功率沒有變大,可是放大線路卻有很大的改變,那就是從頭的尾就是全平衡。第一代的 S-400 在輸入級部分是平衡放大,可是輸出級不是平衡,新的 S-400 II 則是從輸入到輸出,一路都是平衡放大,而根據 VTL 的說法,輸入級部分根本是打掉重練,用更簡潔的平衡差動放大線路,提升音樂再生的純淨度。


幾乎全部重新設計的全平衡推挽放大線路

S-400 II 在整個音樂訊號路徑,幾乎全部重新設計,從輸入級的平衡差動放大線路,送入差動分相器(phase spliter),送入低阻抗推挽功率輸出級,搭配全新的平衡輸出變壓器,一路到底全部都是平衡線路。

而且 S-400 II 的音樂路徑,進一步縮短,捨棄整體負回授,只使用少量局部負回授,徹底消除鈴振現象的失真,線路中間不需要增加電容補償,確保關鍵的相位一致,保留更豐富的音樂訊息,並且可讓擴大機的工作狀態更穩定,即便遇上阻抗變化很大的喇叭,依然維持不動如山的穩定度。

精密穩壓與 SmartTube 自動偏壓

第二個進化之處,就是精密穩壓與 SmartTube 自動偏壓。推挽放大的真空管機,需要設定適當的柵極電壓,讓放大的正半波與負半波可以上下對稱銜接,如果偏壓跑掉了,就會形成交越失真,正負半波銜接不順暢,或是波形不對稱,講白話就是變難聽。

基本上新出廠的推挽放大真空管機,都會預先校正偏壓,可是真空管本身是會老化的放大元件,就像汽車的四顆輪胎,出廠當然是全新胎,上路跑越多,磨損就越大,可是四顆輪胎的磨損並非完全一樣,所以輪胎經過一段時間後,就需要前後或左右對調,還要做輪胎校正,調整真空管機偏壓的道理相同,真空管老化的情況不一致,所以偏壓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調整。

可是 S-400 II 總共使用 12 只功率管(6550 或 KT-88),如果設定為固定偏壓,調整起來很麻煩,所以 VTL 研發獨家 SmartTube 技術,完全自動偏壓(Auto-Bias),再也不需要手動調整。這項技術靠精密整流與穩壓達成,S-400 II 的穩壓線路模組為 600V,但厲害的地方不光是高電壓,而是供電穩定度,即使在嚴苛的輸出狀態下,整流穩壓線路提供的電壓不會低於 598V,這樣就不會因為喇叭阻抗的大幅變化,對真空管放大線路產生影響,大幅度提高放大線路的工作穩定度。

SmatTube 技術不僅提供自動偏壓設定,而且還包含偵錯線路,在 S-400 II 的每一個功率管附近,都配置 LED 指示燈號,S-400 II 會自動監測真空管老化狀態,自動設定合適的工作偏壓,真空管在正常工作狀態下,LED 會亮綠燈,假如真空管老化到不堪使用,LED 會自動亮起紅燈,提醒您該更換真空管了。

S-400 II 的功率管,可以選擇 6550 或 KT88,輸出功率相同,可是音質有些許差異,選購時可以指定原廠配置的真空管,我聽的版本是 KT88,沒有比較 6550,無法得知其中差異,至於 VTL 原廠搭配的真空管,不管是 6550 或 KT88,全都是配歐洲產的真空管。


阻尼因數可調

第三項 S-400 II 進化之處,就是阻尼因數可調。阻尼因數代表擴大機對喇叭控制力的比值,尤其是對低頻的控制力,阻尼因數越高,控制力就越高,反之亦然,可是阻尼因數高低,並不等於音質好壞,尤其對應不同喇叭的實際工作阻抗,不一定阻尼因數越高越好,所以 S-400 II 提供了阻尼因數可調功能。

S-400 II 的阻尼設定分為低、中、高三段,如果想調整阻尼因數,要打開頂蓋調整 Jumper,根據 VTL 原廠資料,低阻尼(LOW)設定具備良好的喇叭控制力,音色最自然,中阻尼(MID)的喇叭控制力更好,但對音質略有影響,而高阻尼(HI)擁有最佳喇叭控制力,對音質略有影響,但是對難驅動的喇叭來說,高阻尼因數的好處會很明顯。簡單講,S-400 II 可以調整阻尼因數的功能,就是提升擴大機與喇叭的匹配性,不管您的喇叭好推或難推,都可以透過阻尼調整,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音質音色。

驚人的 158.7 公斤重量級後級

關於 S-400 II 的三大設計特點:徹底全平衡放大、精密穩壓加上 SmastTube 自動偏壓與獨特三段阻尼因數可調,大致表過,該來好好聽器材了。出動 S-400 II 絕對是大工程,代理商的年輕夥伴團隊,全員出動,要將 S-400 II 搬進 U-Audio 的試聽室,空有蠻力難以成事,還有專屬高拉力束帶伺候,要知道, S-400 II 重達 158.7 公斤,若不是專業人員安裝,自己動手恐怕會傷筋錯骨,我年輕時仰仗青春的肉體,玩音響常會蠻幹,閃到腰是常有的事,現在可不敢了。

看著年輕人快手快腳地把 S-400 II 與 TL 7.5 III 裝好,全套 Transparent 訊號線、喇叭線都接好,還換上 20A 端子的 Transparent 電源線,機器開聲的那一刻,我只能說年輕真好,三兩下就搞定,不過這可不是只靠年輕,而是反覆練習的結果,不管是拆箱、移機、下腳釘、就定位,那可不是只靠年輕有力,而是經常安裝的經驗,才能動作快又確實,真的感謝代理商的團隊,能代替我安裝好器材,不然我也不敢借 S-400 II 回來試聽,這 158.7 公斤的後級,不要講我兩隻手搬不動,讓我多生四隻手也無能為力啊!


聽音響是工作,更是享受

S-400 II 安裝妥當,開機正常之後,就是我享受音樂的時光了,喔,不是,是認真工作的時間了。我常覺得選擇從事音響評論的工作,對我而言是開心的事,即便媒體經營環境越來越困難,可是我工作(試聽器材)都是在享受音樂,把玩器材,上班時間就是聽音樂和寫稿,根本是享受,雖然寫稿要絞盡腦汁,花很多時間在鍵盤上奮戰,可是寫的都是試聽器材的愉悅時刻,每多試聽一部器材,就多一次愉快的體驗,所以,即便寫音響評論多年,依然樂此不疲。

試聽 S-400 II 的過程開心嗎?太棒了!試聽 S-400 II 的這段時間,每天早上進辦公室先開機,放一張 CD 開小音量,讓 S-400 II 與 TL 7.5 III 一起熱身,然後回辦公桌整理資料寫稿,唱一兩首歌之後,機器已經暖身完畢,可以盡情享受 S-400 II 了。

開機自動讀秒倒數「軟開機」

大功率真空管後級因為工作電壓高,所以 S-400 II 有完善的線路偵錯保護裝置,而且設計了「軟開機」,當您按下電源開關,機器螢幕會顯示倒數數字,S-400 II 開機需要等待 240 秒,也就是四分鐘,慢慢幫燈絲加熱。假如您搭配 VTL 自家前級,一樣是軟開機,不過前級加熱比較快,只要等 90 秒。以這樣的時間差來看,其實可以同時按下前級與後級的電源開關,因為前級開好了之後,後級還沒啟動,不會產生訊號暴衝的問題,但切記不要讓後級開好機之後,再來開前級,或者在開機狀態換線,S-400 II 的輸出能量很猛的,不是在關機或靜音(Mute)狀態下換線產生爆音,有可能傷到喇叭。

雖然有這樣的提醒,不過請放心,S-400 II 有完善的保護線路,應該不會傷喇叭,我會這麼說,就好像汽車的安全配備幾乎都有安全氣囊,可是沒人想用到它,音響的保護線路,基本上也是如此,萬ㄧ您真的不小心做了危險動作,保護線路會幫上忙的,但可不要故意去試試看,300 瓦的真空管機,工作電壓可不是鬧著玩的。

四極管/三極管工作模式可切換

技術上而言,S-400 II 的含金量很高,可是操作使用可說再簡單不過了!機器面板只有三個按鍵:開機、靜音與四極/三極工作模式切換。開機與靜音功能不用多講,不過 Luke Manley 親自來台灣發表產品的記者會上有說,靜音功能開啟時,S-400 II 的耗電量很低,幾乎可以當作待機功能來使用,他自己週末聽音響,都會用靜音取代關機,反正每天都會聽,除非會好幾天不開機,才會使用電源開關,不過我倒是不好意思這樣用,還是怕過度消耗功率管,後級還是每天乖乖關機。


至於四極/三極管工作模式切換,則是變化音色的有趣設定,四極管工作時,可以達到 300 瓦最大功率,而切換至三極管則是 150 瓦,其實,不管是 150 瓦或 300 瓦,在大多數居家空間,都是相當足夠的輸出功率,驅動喇叭的力道只有些微差別,可是兩者的音色表現不同。四極管全功率輸出,就像是跑車的 Sport Mode,力道最強悍,喇叭控制力最強,而三極管就像是 Comfort 模式,出力小一點,音質比較軟綿一些,音色比較柔順一些,沒有哪個模式比較好的問題,只看您想怎麼聽音樂,想舒服聽小編制的室內樂,三極管很對味,換成規模龐大的交響樂,四極管更具權威感,這魚與熊掌可以得兼的工作模式切換,等於一部後級當兩部機器用,可柔可剛,讓您左右逢源。

切換四極管與三極管模式很簡單,只需要按下面板的 Mode 按鍵即可,當 S-400 II 處於四極管模式工作時,顯示為綠燈,按下 Mode 鍵之後燈號閃爍,顯示幕倒數 150 秒,讓放大線路切換到三極管工作模式,倒數結束變成紅燈,就變成三極管放大。切換之間需要等待,是因為電壓增益與輸出功率都改變,所以一樣要花時間「軟切換」。


搭配 VTL 自家 TL 7.5 III 前級

搭配 S-400 II 的前級是 VTL 自家 TL 7.5 III,數位訊源是 emmLabs TX2 SACD/CD 轉盤與 DA2 V2 數類轉換器,還把 Linn LP 12 Klimax 接了上去,這麼好的後級,不聽聽黑膠怎麼行。前級與 DAC 都擺在 HRS RXR 音響架上,而 S-400 II 太重了,只能落地擺在腳墊上,我在代理商那裡看過專門給重量級後級使用的 HRS 單層架,心想如果一起搭配,S-400 II 可能還會更厲害,可是光是這樣聽,我其實已經心滿意足了,至於喇叭,當然派出當家花旦 Wilson Alexia 2。


試聽 S-400 II 之前,我才聽過 Dan D'Agostino Momentum HD Pre 與 Momentum M400 前後級組合,讓我聽見 Alexia 2 更上層樓的表現,可是 S-400 II 的聲音,則是不一樣的味道,我本來以為可以分個高下,可是越是聽 S-400 II,越是覺得兩者各有各的好,這好像法拉利與藍寶堅尼,都是夢幻跑車,可是各自的優點有點不同,真的要兩者擇一,那可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偏好的優點不同,不過最近朋友常跟我講一句流行話,叫做「小朋友才做選擇」,如果真空管機與晶體機,各有各的好,那就都買吧,因為「小朋友才做選擇」。


好啦,不開玩笑了,回來講 S-400 II 的好,關鍵還是在真空管啊!晶體放大線路當然有其物理特性,輸出功率容易勝過真空管,可是真空管作為功率擴大機最原始的放大元件,仍然具備獨特聲音魅力,那就是中頻段的飽滿與自然的高低兩端延伸,而 S-400 II 可不是普通真空管機,而是大功率真空後級,擁有可以與晶體機相提並論的驅動能量,音樂的權威感高,反應速度快,同時又具備真空管暗藏的柔勁,或者說,大功率的 S-400 II,就是剛中帶柔的綿裡針、袖裏劍,在音樂的快速暫態反應中帶著真空管的 Q 彈。


快速的暫態反應與強力的動態對比

既然坐擁 300 瓦大功率,那就直接猛爆上場,發燒友熟悉的「Tricycle」電影原聲帶主題曲,難題在於動態對比,前奏的鍵盤樂器錄音,音量不大,聽似人畜無害,可是爵士鼓與電貝斯猛爆的進場,音樂動態暴衝式地拉高,大鼓圓滾厚實,小鼓則是狠辣乾脆,接著每一次爵士鼓過門,力道又快又狠,S-400 II 輕輕鬆鬆地把靜與動的對比拉開,游刃有餘。

在鋼琴主奏之後,輪到電貝斯登場,S-400 II 的 Q 彈韌性,每一顆音符都飽滿鼓漲,爵士鼓這時候至敲打著 Hi Hat,讓電貝斯好好發揮,花俏的低頻在指板上快速遊走,然後輪到爵士鼓要狂飆了,電貝斯指彈奏節奏固定的單音襯底,爵士鼓猛爆地飆一輪,Tom Tom 飛快地打一輪,Cimba 連續敲個不停,鼓點簡直如暴風雨般狂下,可是 S-400 II 把每一個打擊樂的顆粒,清清楚楚交代,這代表擴大機抓得住喇叭,控制力穩穩妥妥,每一個爵士鼓敲打的顆粒、音色,鼓的大小不同,快速地在爵士鼓 Solo 中交替狂飆,可是 S-400 II 重現爵士鼓 Solo 的場面,不但熱力十足,而且粒粒分明,對比清晰。

再來張低頻猛爆,且對比強烈的錄音,聽 Marcus Miller 的現場錄音「Tutu Revisited」,錄音的舞台感寬闊,S-400 II 把場面撐得寬大,爵士鼓與電貝斯襯底的節奏,上面鋪著銅管明亮且活力充沛的旋律,演奏會的主角是電貝斯手 Marcus Miller,所以電貝斯的聲線錄得很清楚,強弱對比也大,而鍵盤樂器與電子合成器,則加入了多種效果,時而在舞台左右環繞,時而收到舞台中央,在 S-400 II 上面,您聽到的不僅是夠強悍的低頻力道,更重要的是現場舞台感,還有錄音細節的如實重現,閉上眼睛專注聆聽,可以在腦海中想像現場舞台的樣貌。

唱起馬勒游刃有餘

換上大編制的古典樂,我們就不由小而大的考 S-400 II 了,直接請馬勒上場,龐大的樂團編制,加上極大的強弱對比,馬勒總是音響器材的難題。聽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五樂章開場是銅管綿密的長音,木管群與銅管群交替,迎接銅管群與弦樂群交織的旋律,S-400 II 即便不是單聲道後級,可是左右聲道分離度很高,鋪陳出龐大開闊的交響樂團規模感,低音部的弦樂群在右方翻滾,高音部的弦樂群在左方跳躍,銅管與木管群在舞台中央深處,S-400 II 輕鬆地推動著 Alexia 2,讓喇叭消失在空間當中,換化出猶如身處音樂廳前五排的管弦樂魄力。

15 分鐘的樂章,馬勒從歡欣鼓舞的雀躍,帶入交織豐富的賦格,再來些浪漫至極的弦樂,時而給低音大提琴發揮,S-400 II 的低頻不僅有厚度,還有清晰的層次感,展現舞台的 3D 樣貌,低音大提琴成群集結在舞台右側,音樂衝高的時候,定音鼓猛地在中央後方滾出厚重的顆粒,維也納愛樂的弦樂群,尤其是小提琴聲部,拔高之際還能揉出細緻的光澤泛音,而木管群與銅管群在舞台中央,交替浮現,位置不一,讓錄音聽來煞是鮮活,就在忽高忽低、忽強忽弱的交替中,各聲部緊湊地堆疊,準備迎向終曲,由銅管掀起勝利般的主題,嘹亮的光澤與厚實的音色,撐起龐大的氣勢,然後快速地衝向終點。Bravo!這樣聽馬勒,太精彩了。

三極管增添些許管味

考驗低頻,聽大編制管弦樂團,我讓 S-400 II 用四極管模式火力全開,再來我想輕鬆聽,切換為三極管模式,等待 150 秒,讓 S-400 II 進入 Comfort 舒適模式。其實,試聽過程中交替比較過多次,聽大編制管弦樂,還有低頻強勁的錄音,四極管的音樂權威感、暫態反應速度與控制力道,比三極管要來得好,可是三極管多了些綿密軟勁,速度沒有四極管那麼飛快,可是音質多了點柔韌的筋道與 Q 度,可以這麼說,四極管的音色比較陽剛,而三極管的音色比較陰柔,這 S-400 II 可說是剛柔兼備。

來聽 Eric Clpaton 「Unplugged」演唱會,這張 1992 年發行的 CD,可說是經典中的經典,切換至三極管模式的 S-400 II,不用開大音量,現場音樂會的氣氛就很濃厚,開場的群眾歡呼聲,Eric Clapton 小聲試著吉他,爵士鼓與其他樂手同時試音,Eric Clapton 說聲「Are You Ready?」,便彈起「Signe」輕快的藍調木吉他,舞台略靠右邊邊的是 Eric Clapton,左邊是多年搭擋 Andy Fairweather Low,舞台上都是原聲樂器,所以演唱會才叫做「不插電」。

小音量來聽 S-400 II,雖然場面跟著變小,可是中低頻不會變得縮縮的,尤其像聽「Unplugged」這種原聲吉他的現場,本來就不是拼大音量,那樣的吉他反而會變得顆粒太大,根本就不像木吉他,而用適當略小的音量來聽,S-400 II 維持很好的工作線性,木吉他清脆爽朗,聽「Before You Accuse Me」,標準 12 小節藍調節奏,左邊的吉他彈著節奏,右邊則是 Eric Clapton 的 Solo,舞台的呈現並沒有因為音量變小而蜷縮在一起,依然保有寬闊與清爽的樣貌。

人聲綿密又有暖意

再來首好聽的歌,聽波伽利「Si」專輯的「If Only」,選這首歌不光為了波伽利,還想聽張惠妹,鍵盤樂器噗著厚實的低頻,即便讓 S-400 II 處於舒適的音量,中低頻依然綿密,有著適度的飽滿感,波伽利用義大利語唱一次「If Only」,再用英語唱過,輪到張惠妹登場,清亮的嗓音先走在較低的音域,等到副歌往上飄的時候,張惠妹歌聲的力度與光澤,加上波伽利和唱,三極管模式工作的 S-400 II,聽得入迷的是綿密又有味的男女對唱,S-400 II 可不光有著渾厚扎實的驅動力,用舒服的音量來聽,音色韻味十足又細膩柔美。

最後,我換上了黑膠,聽「Maria Callas Remestered」,這是全新母帶後製的黑膠,選 B 面的「La Mama Morta」,這齣歌劇「安德烈.謝尼葉」並不出名,可是電影「費城」拿來當作配樂。老錄音重新後製,在 S-400 II 上面依然聽得見濃郁的類比味道,前奏的大提琴獨奏滄桑且形單影隻,小調的音樂甚是憂鬱,卡拉絲唱起小調的詠嘆調,音像凝聚在音場中央,樂團音量不大,不搶戲,S-400 II 輕鬆呈現出音樂的情感,我想說,三極管模式的 S-400 II,多了點管味暖意。

等第二段轉調翻騰而上,女高音唱起主角對愛情的憧憬與期待,音樂熱度拉開了,從悲傷轉為希望,樂團與女高音越發激昂,最後衝上「Io son l'amore」(我就是愛情)的高潮,S-400 II撐起卡拉絲情感滿溢的高音,反覆三四「Io son l'amore」收尾,聽完這軌,捨不得拿起唱頭,繼續聽下去,聽卡拉絲唱「波希米亞人」的咪咪,與愛人分手的詠嘆調,一路把唱片 B 面聽完。

力拔山河還可剛可柔

S-400 II 是不折不扣超重量級真空管後級,用精確控制的供電系統,建構不需調整的自動偏壓,讓推挽後級隨時維持在最佳狀態,從頭到尾的全平衡放大架構,逼出 300 瓦的強悍功率,四極管模式音樂外放,大開大闔,換成三極管模式,控制力依然好,添一點管味,多了音樂聆聽的親暱感。想擁有真空管機,又怕常要調整,放心,S-400 II 不給您添麻煩,它會聰明自動調整。

至於音響性能的表現,S-400 II 不僅驅動能量力拔山河,還可柔可剛,如果您喜愛真空管,又想坐擁大功率,S-400 II 值得投資,它不光是一部大功率後級,還可以成為相伴一輩子的音樂好夥伴,任您換上任何難推喇叭,S-400 II 全都幫您征服。


器材規格

VTL S-400 II
型式:真空管立體聲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四極管輸出 300 瓦,三極管輸出 150 瓦(負載5歐姆)
使用真空管:6550 或 KT-88 x 12,12AT7 x 1,12BH7 x 2
輸入阻抗:48 kΩ
尺寸:290 × 610 × 610 mm(寬×高×深)
重量:158.7 kg(機器本體)
參考售價:1,450,000元

進口總代理:鴻機
電話:02-2741-3030
網址:http://www.everestaudio.com.tw/

高雅苔蘚綠新色問世–Focal Aria Evo X 系列喇叭
Focal 最新推出的 Aria Evo X 系列喇叭,是以原本廣受好評的 Aria 900 系列為基礎進行優化和改進而得的新世代產品,目前旗下共有 3 款落地喇叭,分別是 Aria Evo X No.4、Aria Evo X No.3 及 Aria Evo X No.2,1 款 Aria Evo X No.1 書架喇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