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蔡承融 2021/10/18發表,已被閱讀12,894
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繪畫如此,音響也是如此,有聲音不難,但是要做到自然、通透、流暢、細緻,那就很困難了。這次來天母博韻音響試聽瑞士 Stenheim Reference Ultime 2,用不著痕跡的音響性,展現了音樂自然且豐富的表情。



光是「瑞士手工製造」就知身價不凡

Stenheim 這個瑞士品牌,對大多數人來說相對陌生,不過對於發燒友來說,Stenheim 卻是不折不扣的 Hi End 精品,光是「瑞士手工製造」,就注定身價不凡,而 Reference 系列更是 Stenheim 站上 Hi End 頂峰的旗艦系列,價格昂貴自不在話下。

Reference 系列首度發表是在 2014 年,目前全系列總共有四款喇叭,頂級旗艦是四件式 Reference Statement,再來是主喇叭相同,但低音柱較小的 Reference Ultime 5,然後是沒有低音柱,回到傳統兩件式設計的 Reference Ultime 3,而最新發表的 Reference Ultime 2,也就是我這次來試聽的主角,則是尺寸再縮小一點的高階喇叭。

怎麼喇叭越做越小?很合理啊,城市裡的居住空間,多半不大,很難容納尺寸龐大的喇叭,雖然買得起 Reference Statement 的層峰買家,聆聽空間可能不是問題,但畢竟價格高昂,能賣的數量有限,所以到了 Reference Ultime 3 與 Reference Ultime 2,回歸兩件式設計,減少喇叭佔據的樓板面積,更適合居家擺放,同時反映在售價上,吸引更多消費者青睞,不過這是 Hi End 等級的瑞士精品喇叭,入手門檻依然相當高昂。


完全一致的工業設計元素

當我來到天母博韻音響,第一眼看到 Reference Ultime 2 時,我還以為是喇叭改款,怎麼跟 Ultime 3 那麼像,仔細一看,喇叭高度稍微矮了點,金屬飾條的位置也略有不同,一看就知道是 Reference 系列,工業設計元素完全一致,只有喇叭箱體的尺寸與單體配置數量不同,在 Reference Ultime 3 以上的款式,中央高音單體旁邊多了一個鋁帶超高音,而 Reference Ultime 2 則回歸標準三音路設計,至於 D'Appolito 點音源單體配置,則是 Reference 系列共通的設計。

慢著,差別還不只如此,繞到 Reference Ultime 2 背後看,少了兩個低音單體,所以 Reference Ultime 3 總共有 8 個單體,而 Reference Ultime 2 則簡化為 5 個單體。此外,Refernce Ultime 3 採用外置分音器,而 Reference Ultime 2 則把分音器裝到音箱內部,這些改變,讓 Reference Ultime 2 佔據的樓地板面積更小,更容易在家裡擺放,而且,利用 Room Control 調整高中低頻量感平衡的設計,依然保留,只是調整檔位略少,變成三段式設定。


專注把三件事情做到最好


關於 Stenheim 的喇叭設計哲學,主事者 Jean-Pascal Panchard 曾經在台灣音響展的產品發表會上闡述,他說 Stenheim 有三大技術特點,他們致力把這三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哪三件事?鋁合金喇叭箱體、極高效率的動圈式單體,以及精確的高階分音。就這三項堅持,Stenheim 在市場上挺過了第一個十年,整軍經武往第二個十年邁進。

鋁合金製作喇叭箱體,Stenheim 並不是唯一,瑞士 Goldmund 與 Piega 更早使用鋁合金箱體,美國 Magico 也是鋁合金音箱的鼓吹者,他們認為鋁合金具備優秀的剛性,諧振也低,比起 MDF 的物理特性要好得多,只要做好內部阻尼,就能製作出最好的喇叭音箱。

道理人人都懂,為什麼做鋁合金音箱的品牌很少?理由很簡單,很難製作,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導致成本昂貴,您看 Reference Ultime 2 的喇叭箱體,鋁合金板的面積大,需要大型 CNC 機具,加工精度稍有差異,箱體就組不起來了,再加上製作數量少,很難壓低加工成本,導致喇叭的價格高昂,如果銷售不如預期,品牌很難撐得下來,不過 Stenheim 挺過了第一個十年,算是通過市場考驗了。


超高效率動圈單體與高階分音

在喇叭單體技術部份,Stenheim 堅持超高效率單體,要把動圈式單體做到幾乎媲美號角喇叭的效率,這樣才能重現音樂最完整的細節與動態,賦予音樂豐富的活生感,所以,Stenheim 所使用的單體都要訂做,外面買不到,不過 Stenheim 沒有透露 Reference Ultime 2 的單體,究竟找誰訂做,如果從 Alumine 系列的線索來看,大概就是 Seas、Scan 或 Audio Technology 吧?

至於分音器設計,Stenheim 偏愛高階分音,其實喇叭設計者有兩派意見,一派是低階分音,最好是一階分音,被動元件最少,相位失真較低,另一派則主張高階分音,讓分頻斜率更陡峭,分音銜接點會更緊密,這兩派各有擁護者,技術理論上各有優缺點,不過 Stenheim 屬於高階分音派。


極其複雜的內部箱體結構

從外型上來看,Reference Ultime 2 走簡潔大方的路線,箱體方正,面板勾勒出圓弧造型,單體周圍加上淺號角設計,不過喇叭箱體內部非常複雜,總共區分為六個獨立箱體,高音與兩個中音單體都是獨立密閉音箱,分音器又一個獨立箱體,兩個低音也是獨立箱體,低音反射口設計在喇叭背後,上下各一個長條形出口。此外,分音器安裝在氣密獨立箱室,以降低振動的負面影響,這 Reference Ultime 2 看起來線條簡潔,音箱內部結構卻是相當複雜。

看似體型龐大的 Reference Ultime 2,工作效率高達 95 dB,而且功率承受力很高,可達 400 瓦,峰值功率承受力還能到 800 瓦,不過也因為 95 dB 的高效率,Stenheim 原廠強調最低只需要 30 瓦功率就可以,不過,工作效率只是簡單的電能轉聲能的計算,dB 值只告訴我們音量大小,而無法描述音質優劣,必須實際搭配過才知道結果,每次我出門聽器材,就是從實戰當中汲取經驗,學習音響搭配之道。


Mola Mola 更顯清爽通透

之前聽 Reference Ultime 3,就是在天母博韻,在同一空間聽 Reference Ultime 2,搭配卻完全不同,聽 Reference Ultime 3 時訊源是 Orpheus Absolute SACD 唱盤,擴大機則是丹麥 Vitus Audio SL-103 前級與 SS-103 後級,這次聽 Reference Ultime 2,則是全套 Mola Mola,訊源是 Tambuqui 數位串流 DAC,前級是 Makua,後級則是一口氣動用四部單聲道 Kaluag 後級,分別驅動中高音與低音,每聲道 400 瓦,等於用上 1,600 瓦來推 Reference Ultime 2。線材部分則是博韻代理的 Brandt Audio 與 Way Cable 混搭,數位訊源經過 GigaWatt PC-4 電源供應器,而前後級則直接連接 ART 隔離排插供電。

從 Mola Mola 器材組合可以看到,沒有 CD 訊源,所以我帶去的 CD 全部派不上用場,要聽雲端數位串流音樂,所以楊老闆將 iPad 遞給我,請我從 Tidal 上面點選音樂,看來方便好用的數位音樂訂閱服務,已經躍升為主流,CD 大概就剩我們這些老派的人在聽,連音響店展示的系統都捨棄了 CD,大概就知道終端市場的需求在哪裡。



低頻能量感不輸老大哥

從 Chris Jones 的「Roadhouse & Automobile」牛刀小試,爽脆的木吉他,搭配藍調口琴吹奏,呈現清新爽朗的鄉村民謠氣氛,我跟博韻楊先生說,用 Mola Mola 搭配,味道和 Vitus Audio 很不一樣啊!Mola Mola 的音場更為清透開闊,而 Vitus Audio 的聲音密度與重量感比較高,兩者的音樂表現都很好,但是聲音走向不同。

我試著推大音量,這 Reference Ultime 2 雖然尺寸略小,可是中低頻的能量感,一點也不輸給更大的 Reference Ultime 3,至少在博韻的聆聽空間裡,Reference Ultime 2 的中低頻能量感,可以操到與高階款式不相上下的表現,如果硬要在雞蛋裡挑骨頭,更大的 Reference Ultime 3,在極低頻的延伸與寬鬆感,比 Reference Ultime 2 要好一些,真的講究到家,那就得多花錢追 Reference Ultime 3 了。

小聲聽也不會縮成一團

可能是拜喇叭工作效率高所賜,也可能是 4 部 Mola Mola Kaluga 後級總共 1,600 瓦的控制力,Reference Ultime 2 擁有很好的工作線性,我並不是說拼很大聲可以威猛雄壯,反而是在小音量的音樂表現,有些喇叭在大聲聽的時候,聲勢浩大,可是在小音量聽的時候,卻顯得畏畏縮縮,整個音像形體比例縮得很兇,其實,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用適中的音量享受音樂,偶而才會開大聲過癮一下,所以,Reference Ultime 2 優秀的工作線性,大音量聆聽放得開,小音量還能維持適當的音像形體與音樂細節,可說是動靜皆宜。

像是發燒友最熟悉的蔡琴,聽「機遇」的「月光小夜曲」,將 Makua 前級的音量推大,蔡琴的歌聲形體隨之變大,整體音樂的厚度與密度也跟著提高,蔡琴的歌聲鮮活又生動,不過,當音量轉小,用可以一邊交談,一邊聽音樂的音量來聽,蔡琴的音像形體雖然跟著縮小,可是比例沒有跑掉,音樂細節還在,就連音樂最後面的蛙鳴聲,雖然音量小,細節都在,這是高效率喇叭的好處,大聲聽,音樂鮮活靈動,音像清晰又飽滿,可是小聲聽的時候,音樂規模比例變小,但卻不會犧牲太多音樂細節,這樣的喇叭更適合居家聆聽,畢竟,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是輕鬆享受音樂,而不是每一張唱片都拼搏掀屋頂。

在 Tidal 資料庫搜尋,看到熟悉的 Eva Cassidy「Live At Blues Alley」現場錄音,聽開場的「Cheek to Cheek」,主持人口白從舞台中央後方,介紹 Eva Cassidy 出場,現場掌聲環繞不斷,Reference Ultime 2 清晰地呈現寬闊的舞台空間感,通透的音色可能與全套 Mola Mola 的個性有關,但沒有因為通透而減損中低頻的厚度,爵士鼓與電貝斯的顆粒活跳跳,Eva Cassidy 的嗓音則是清甜柔亮,撐開寬闊的舞台形體感。Reference Ultime 2 有著大型喇叭的輕鬆感,大音量時揮灑自如,不會緊繃,小音量則是清透柔和,而不會縮到擠成一團。

布蘭德爾的鋼琴彈得真自由啊

用 Reference Ultime 2 來聽民謠、流行與爵士,可說是「小菜一碟」,換上古典音樂,那才考驗喇叭重現音樂情感的能力。聽布蘭德爾鋼琴獨奏,拉圖指揮維也納愛樂的「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第一樂章迎來樂團 Tutti 強奏,隨後是鋼琴有如炫技華彩的獨奏,貝多芬打破了傳統協奏曲慢板開始,然後進入快板的傳統,「皇帝」一開場就是波瀾壯闊的氣勢,讓快板主題更為雄壯威武,打破了古典的傳統,宣告浪漫時期的新樣貌。

布蘭德爾曾經錄製過三次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而我聽的是 1999 年第三次錄製的版本,合作的拉圖當年是年輕有活力的指揮,Reference Ultime 2 壯闊的開場,拉出柏林愛樂開闊的氣勢,鋼琴獨奏則是清晰且顆粒飽滿地凝聚在舞台中央,這是成熟期的布蘭德爾,鋼琴的速度更為自由,對照柏林愛樂的嚴謹,在樂團Tutti 樂段時,Reference Ultime 2 漂亮地展現弦樂群與銅管群的呼應,溫暖的銅管從音場後方浮現,木管群與弦樂群的相互呼應,層次分明,等鋼琴獨奏樂段開始,鋼琴家自由的速度,樂團亦步亦趨跟隨著,有如行雲流水,我很快就專注在音樂上面,忘記我是來聽喇叭的,而擁有優質的音響系統,不就是要讓我們專注聆聽音樂嗎?

用 Reference Ultime 2 來聽「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哪裡的音響效果特別好?抱歉,我的注意力都在音樂上面了,呈示部主題開展時,拉圖指揮的柏林愛樂端莊嚴肅,而布蘭德爾的鋼琴獨奏則多了自由的速度呈現,彷彿鋼琴帶著樂團走,進入發展部,鋼琴在高音部晶晶亮亮的聲響,底下藏著木管呼應,換木管吹奏主題,鋼琴在低音部襯底,Reference Ultime 2 呈現漂亮的聲部層次與音色堆疊,鋼琴力度的變化清晰,尤其是發展部回到再現部,鋼琴華麗的獨奏,真是流暢,這樣聽貝多芬,真是享受。

大聲操柯普蘭也不怕

糟糕,專注力都在音樂上面,不行,要回到「聽音響」這件事,來張猛的,聽 RR「柯普蘭:平凡人的號角」,開場定音鼓的重擊,Reference Ultime 2 的力道表現不錯,重量感足,強弱對比分名,音場空間感撐得開闊深遠,銅管群的色澤明亮,從音場深處浮現,漸次增強,Reference Ultime 2 把漸強的音樂表情,用越來越龐大的音樂能量回應,銅管群高中低聲部融合得漂亮,對應定音鼓敲擊,在 4 部 Mola Mola Kaluga 後級助陣下,不怕催音量,終曲銅管嘹亮的聲響,與定音鼓猛力的回應,Reference Ultime 2 沒有軟腳,撐起雄偉的氣勢。

聽「平凡人的號角」,Reference Ultime 2 展現了夠強悍的音樂能量感,不過我更喜歡寬闊通透的音場描繪,帶出自然的舞台空間感,音場夠開,樂器聲部就不會擠在一起,音樂層次感才會好,也因為開闊的音場,讓 Reference Ultime 2 的低頻顯得寬鬆自然,用不著痕跡的音響性,帶出「平凡人的號角」豐富的音樂性。

用 Reference Ultime 2 來聽歌劇也很過癮,聽蘇莎蘭與帕華洛帝合作的「茶花女」,帕華洛帝在第一幕的「Un di Felice」,娓娓訴說對女主角的情愫,也是「茶花女」的愛的主題,Reference Ultime 2 唱出厚實的帕華洛帝,嗓音很有肉,而女主角則輕蔑地回應,蘇莎蘭唱得妖嬌,花腔的變化很豐富,這男主角深情款款,女主角卻說大家交朋友就好,這些藏在歌聲中的情感,Reference Ultime 2 讓人聽得入迷。



請來天母博韻欣賞 Stenheim 的好

只與 Reference Ultime 2 相處一個下午,夠不夠?當然不夠,可是夠我勾勒出 Reference Ultime 2 的聲音個性了,Reference Ultime 2 是軟質的、溫暖的、舒服的,輕鬆帶出音樂聆聽愉悅感,流暢的音樂線條與寬闊的音場,呈現自然的音樂表情,這樣的喇叭會讓人想一直聽音樂,沈醉在音符當中,這全新到貨的 Reference Ultime 2 正在博韻開聲,不妨親自走一趟,用耳朵驗收 Stenheim 喇叭的好。





器材規格

Stenheim Reference Ultime 2
型式:3 音路 5 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25 mm 軟半球高音 x 1;6.5 吋中音 x 2;12 吋低音 x 2(以 d’Appolito 方式排列)
頻率響應:25 Hz ~ 35 kHz
靈敏度:95 dB
阻抗:4 歐姆
最大承受功率:400 W(連續輸出);800 W(峰值輸出)
建議擴大機功率:> 30 W
尺寸:1535 x 368 x 505 mm(H x W x D)
重量:231 kg
參考售價:5,600,000元

進口總代理:博韻音響
電話:(02) 2838-6199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26號1樓
網址: https://resound-audio.com/

招兵買馬啦!–U-Audio誠徵【攝影美編】
我們正在尋找一位多才多藝的攝影美編,來加入我們的團隊。若你對攝影與視覺藝術充滿熱情,同時還希望能夠接觸到最新的音響器材、聆聽優美音樂,那麼這個職位可能非常適合你!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