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取自Sony原廠 2020/10/30發表,已被閱讀28,151
第一眼見到 Sony 新推出的 Signature SA-Z1 近場驅動揚聲器,您的印象是什麼?怪嗎?我也是,可是越看越覺得獨特,而 SA-Z1 的聆聽感受也是獨一無二,Sony 可說創造了「超近場聆聽」數位主動喇叭的全新物種。

前所未有的聆聽感受

當我寫下「獨一無二」的標題時,想到的是不久前追劇的「派遣女醫」(Doctor-X),虛構東帝大醫學院的校歌,最後一句就是獨一無二,而 SA-Z1 的聽感也是如此,SA-Z1 已經超越「近場聆聽」的概念,演化為超近場聆聽,SA-Z1 聽起來就像帶著 VR 頭盔那般,在很近的距離內產生擬真音場,彷彿手伸出去就能摸到音符,是前所未有的音響體驗。

什麼是「超近場聆聽」?這要從「近場聆聽」講起,在錄音室裡面,經常會準備尺寸大小不同的喇叭,其中近場聆聽用的監聽喇叭,大概會擺在混音台前,大約與聆聽者的距離為 1.5 公尺,採等邊三角形的方式擺設,我們在試聽書架喇叭的時候,也經常採用這樣的擺放,可以得到很好的 3D 立體音場重現,而且在遠離背牆與側牆的反射音干擾下,聽到更多來自喇叭的直接音,這樣就能辨別不同喇叭的音色差異。

可是 SA-Z1 不同,它擺設的方式就是「放在桌上」,就像擺放電腦喇叭那樣,您與喇叭的距離就是那麼近,想像一下,假如您有一個一般尺寸的書桌,將 SA-Z1 擺在桌上,然後中間擺一台 NB 筆電,這就是聽 SA-Z1 的正確方法,喇叭夠近了吧!


看過就不會忘記的特殊造型

我與 SA-Z1 算相當有緣,在樣品送來台灣的時候,就受邀到 Sony 參加產品說明會,第一次見到 SA-Z1 的時候,真的嚇了一跳,造型怎麼這麼特別?看起來有點像水中探照燈,而且喇叭單體的排列非常特殊,前方有三個銀色振膜高音單體採垂直排列,中央的高音單體比較大,上下各有一個較小的高音單體,應該是高音單體搭配雙超高音。在高音單體陣列之後,有一個中音單體,而低音單體則藏在喇叭箱體內部,後方則是主動放大模組與 DAC。SA-Z1 如此奇特的工業設計,只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在產品說明會之後,Sony 將 SA-Z1 送來編輯部試聽,並且在六月份安排與日本連線的 SA-Z1 說明會,關於 SA-Z1 的技術內容,大概都在那篇原廠視訊會議報導當中講過了。Sony 資深聲學設計師加來欣志(Yoshiyule Kaku)負責喇叭單體與箱體的設計,而資深工程師研原秀明(Hideaki Shiobara)操刀數位與放大線路,動用兩個研發團隊合作完成 SA-Z1。

與 Sony 原廠連線的兩個小時當中,原廠詳細說明了每一項功能所需要的技術,並且讓喇叭設計工程師與電子設計工程師,交替說明,講解的內容相當「硬調子」,連我寫報導時都怕大家會讀不下去,不過看看點閱數,音響迷似乎還滿喜歡這麼難的技術主題。可是要寫 SA-Z1 的評論,硬調子的技術話題還要重複一次嗎?我想大家還是去讀那篇報導,跟著 Sony 原廠的簡報深入認識 SA-Z1 的技術特點,而我在評論當中要告訴大家聽 SA-Z1 的「奇幻經歷」。




伸手可以操作喇叭的超近距離聆聽

第一次在 Sony 辦公室聽 SA-Z1 時,喇叭擺在吧檯高度的位置,要站著聽,SA-Z1 搭配 DMP-Z1 數位隨身聽,機器擺在喇叭中間,聆聽的距離就是「手伸出去就可以控制喇叭」,超級近,因為參加初體驗的媒體有好幾家,所以要輪流聽,當我遠遠聽著其他人試聽 SA-Z1 時,覺得這喇叭聲音有點普通,雖然是 Signature 系列,高階技術齊備,可是聲音不過爾爾。

可是輪到我聽 SA-Z1 的時候,站在伸手就摸得到 SA-Z1 的距離,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 SA-Z1 喇叭中間,形成具體而微的擬真音場,極為準確的管弦樂聲部就在面前,感覺好像在面前擺上一張管弦樂團的海報,俯瞰完整的管弦樂團在面前,我感覺 SA-Z1 好像建構了一個「聲音球體」,在很近的距離範圍內,重現逼真的音樂聲音畫面。

請注意,我強調的是「很近的距離」,就是直接把 SA-Z1 擺在筆電左右兩邊聽音樂的距離,或者說,您可以伸手控制 SA-Z1 各種功能的距離,假如離開了這個聲音球體的範圍,SA-Z1 就是一對小喇叭,中高頻的細節與質感還不錯,但是低頻量感不足,但只要您回到聲音球體的範圍內,SA-Z1 的低頻就浮現了,中高頻也更為清晰,發揮「就在眼前」的擬真音場。


利用 DSP 巧妙控制時間相位

關鍵來了!SA-Z1 之所以能夠做「超近場聆聽」,就是 DSP 控制時間相位,就算喇叭距離聆聽位置非常近,甚至是觸手可及的地方,但卻能產生驚人且精確的音場。為了精確 DSP 控制單體,SA-Z1 的每一聲道有 8 個獨立 D.A. Hybrid 放大模組,等於一對喇叭就有 16 個 D.A. Hybrid 放大模組,控制喇叭的四組單體:主要高音、輔助高音 x 2、主要低音與輔助低音。三個高音單體擺在正面的 I-Array,主要低音在 I-Array 後面,而藏在箱體後方的是輔助低音。藉由獨立放大模組,精確地控制單體發聲的時間相位,在近距離融合出漂亮的音場。

關於喇叭的規格,頻率響應是直覺能理解的數據,可是幾乎沒有喇叭標示時間相位差,因為測試數據與聆聽距離有關,所以難以標示。究竟什麼是時間相位?簡單講就是聲音傳達到耳朵的時間,而多音路喇叭因為單體尺寸不同,發聲頻率不同,高、中、低音到達耳朵的時間不同,會造成時間相位差,聲音聽起來就不自然,音場定位也會變得模糊,這就是時間相位失真。


人耳對時間相位比頻率響應敏感

可是頻率響應與時間相位,哪一個重要?我的答案是時間相位比頻率響應重要,為什麼?耳朵的功能來自演化,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淘汰,耳朵的功能不僅是聽見聲音,更是危險訊號的感知器,在原始洪荒世界當中,耳朵的功能並不是用來享受音樂,而是偵測環境是否危險,假如無法聽見遠方過來的是老虎還是小貓,還朝著老虎的方向前進,那些耳朵無法分辨時間相位的原始人,都被老虎吃掉了,存活下來的都是能夠感知精確時間相位的人,將這些基因延續到現代人身上。

立體聲的原理也是如此,假如您聽單聲道,可以聽見音樂頻率,但是卻無法建構虛擬音場,因為只有一個發聲點,聲音到達耳朵的距離相同,沒有時間差,就無法產生音場,當我們擁有一對喇叭時,耳朵就能分辨細微的時間差,感受到立體聲錄音的空間感。


像頭戴式投影機呈現就在眼前的音場

講這些關於時間相位的觀念,是要告訴大家為什麼佩服 SA-Z1 的技術成就,能在超近距離產生彷彿聲音球體的音場定位與空間感。傳統二音路或三音路喇叭,高、中、低音能同時到達耳朵的距離,至少要 1~2 公尺,越大型的喇叭可能要更遠的距離,至少要 3 公尺以上,所以在大空間裡面,大型喇叭能有更好地發揮,就是靠「距離產生美感」,要有夠遠的距離讓高、中、低頻融合在一起,但是 SA-Z1 靠 DSP 精確控制,把聆聽距離拉到 1 公尺以內,這絕對是數位主動喇叭的全新物種。

SA-Z1 可以在近距離形成擬真度超高的音場,但是規模縮小,這樣的聽覺感受好像戴著頭戴式投影機,在與眼睛距離很近的地方看小尺寸螢幕,感覺像是 120 吋投影機,也可比喻 SA-Z1 像在聽耳機,人與音樂的距離非常近,但是 SA-Z1 可以重現耳機難以做到的真實音場,感受真實音樂的移動感,與飄浮在空氣中的音符,雖然音場規模不大,就在正前方,可是喇叭的形體消失了,幻化為具體而微的音場,桌面的空間就像是音樂廳舞台的模樣,每一個聲部都清清楚楚。

音場定位遠勝耳機

像是聽許景淳「天頂的月娘」專輯中的「阿爸的吉他」,前奏由尼龍弦吉他開場,位置靠右,隨後鋼弦吉他彈奏分解和弦,位置在左方,SA-Z1 清楚地把兩把吉他的位置與形體表現出來,而且聲音的定位點,就準確地浮現在眼前,雖然規模較小,可是音場位置卻非常準確,而且呈現豐富的層次感,聽見具體而微的音場景深,許景淳跟著前奏哼唱的聲音,穩穩地居中,開唱之後歌聲的形體凝聚精確,錄音當中混入的 Echo 回音效果,SA-Z1 清楚地呈現這些錄音室加進來美化聲音的細節,進入副歌之後,許景淳在中央熱切地唱著,尼龍弦吉他在右邊裝飾著,鋼弦吉他刷刷著躍動的和弦。

假如您用優質的耳機來聽「阿爸的吉他」,錄音的細節不會輸給 SA-Z1,但是擬真的空間感,再好的耳機也比不上 SA-Z1。為什麼?就是距離產生的美感,耳機直接把所有聲音送入耳朵,難以產生時間差,感受錄音的空間感,而 SA-Z1 厲害的地方,就是在超近的距離,讓每一個單體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在桌面描繪出近而真實的虛擬音場。

DSP 調控檔位豐富多樣

再來,Sony 使用 DSP 控制的模式,可以變化的音場聽感層次的範圍很大,您可以把音場拉近一點,也可開闊一點,而且每一段都很有感覺。在 SA-Z1 上面,總共有四種 DSP 調整模式,我用張懸的「Scream」來測試,第一個 D.A. Assist 有兩段,Standard 與 Blended,Standard 聽起來精確且距離近,Blended 比較柔和,錄音空間感比較開闊些。

再來是 A.WF Motion,控制輔助低音的動作,Active 低頻比較多一些,Fixed 讓輔助低音停止工作,低頻量感少一點。第三個功能旋鈕 A.WF FREQ Range,分為 Narrow、Standard 與 Wide,可以微妙地調控音場空間,效果就與文字語意相同,Narrow 會把音場收窄,聽感更直接,Wide 會把音場拉開,感覺距離遠一點,Standard 則是標準模式,三段調整的效果好像可以在音樂廳裡面換位置,Narrow 坐到前排,Standard 是好位置,而Wide 則是坐到比較後排的位置,空間開闊,但是音像縮小一點。


第四個旋鈕就更微妙了,稱為 A.TW Time ALI,一樣是利用 DSP 調整時間差,Sync 檔位讓時間差最低,算是標準模式,假如您希望聲音柔和一點,切換到 Delay 會有感,而 Advance 模式,我並不清楚原廠調整了什麼,可能是數位濾波的滾降斜率,聽起來聲音更直接。切換比較過幾次,我偏好 Sync 模式,聲音聽起來最自然,不過這是我的聽感,您可以按照自己的聽感切換最喜歡的模式。

不怕您考驗喇叭音場定位

假如您有機會試聽 SA-Z1,請記得要坐在很近的距離聽,並且選擇音場表現很好的錄音。經典的「當鋪爵士」會是很好的選擇,透過 DSP 功能旋鈕,您可以讓音場寬一點,或是窄一點,讓音像近一點,或者遠一點,但是不管如何設定,SA-Z1 都會呈現極為豐富的音樂細節,並且把各種樂器的相對位置清楚交代。

「Limehouse Blues」一開場就是小酒館各種背景聲響,SA-Z1 讓您聽見吧檯的細微杯盤碰撞聲,遠處有聽眾輕聲講話,收銀台還發出清脆的鈴鐺聲,樂手在舞台上熱身,鋼琴隨意彈奏合弦,低音大提琴試著撥奏幾著音,木管吹一小段樂句,因為還在熱身,所以聲音不大,距離稍遠,音樂正式開始後,爵士鼓爽朗的節拍,搭配清晰的低音大提琴撥奏,低頻音符的顆粒準確又清楚,襯托主奏的木管,小酒館現場錄音的氣氛濃厚。

管弦樂團的聲部層次漂亮呈現

SA-Z1 的音場大小,就像是擺在面前的大螢幕那樣,並不是無限擴張的音場表現,更像是擺在面前的音樂畫面,比例像是 21:9 的寬螢幕擺在面前,解析度極高,而且有著漂亮的音場聲部與層次。我想舉 Francois-Xavier Roth 指揮 Baden-Baden 與 Freiburg 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合作的「理查史特勞斯:英雄的生涯」為例,交響詩開場就是充滿英雄氣概的主題,銅管轟然而現,弦樂群猛力齊奏,弦樂群在前,銅管群在後,SA-Z1 把音場的層次解析得很好,層層疊疊的弦樂群,背後還有低音大提琴聲部不時呼嘯的聲響,木管群浮現在中央後方。音樂中斷還有小提琴獨奏,與樂團呼應,SA-Z1 可以清楚呈現兩者的位置與層次,唯妙唯肖。

只要距離 SA-Z1 夠近,您就可以聽到極為清晰且層次豐富的音場呈現,而且「英雄的生涯」動態變化很大,大聲與小聲的對比豐富,在夠近的距離,用夠大的音量來聽 SA-Z1,就像是超大型耳機一般的解析力,但音場表現卻是完勝任何耳機。

在有限的聲音球體展現「超近場聆聽」魅力

寫到這裡該做總結了!SA-Z1 是「超近場聆聽」的全新物種,如果能用垂手可及的距離來聽,就能感受到 SA-Z1 獨特的音樂魅力,就像是聲音球體包圍著聆聽者,但是,如果超出了 SA-Z1 的聲音球體範圍,肯定會覺得這不過是一對普通的數位主動喇叭,怎麼賣這麼貴。唉,不是 SA-Z1 的錯,是您離 SA-Z1 太遠聽了。我相信這麼寫 SA-Z1,一定會帶來誤解,因為 SA-Z1 一次只能為一個聆聽者服務,才能發揮「超近場聆聽」的鮮活音場,而大多數人可能都在旁邊較遠處聽,就會覺得喇叭不值這個錢,那真的是誤會啊!

我衷心建議,假如有心想試聽 SA-Z1,千萬不要人擠人看熱鬧,要請音響店老闆為您保留一人獨享 SA-Z1 的試聽機會,只要聽音樂時與 SA-Z1 夠近,它就會發揮獨一無二的「超近場聆聽」聲音魅力。


廠商資訊

台灣索尼
電話:4499111(行動電話請撥:02-4499111)
網址:https://www.sony.com.tw/zh

高雅苔蘚綠新色問世–Focal Aria Evo X 系列喇叭
Focal 最新推出的 Aria Evo X 系列喇叭,是以原本廣受好評的 Aria 900 系列為基礎進行優化和改進而得的新世代產品,目前旗下共有 3 款落地喇叭,分別是 Aria Evo X No.4、Aria Evo X No.3 及 Aria Evo X No.2,1 款 Aria Evo X No.1 書架喇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