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2019/02/15發表,已被閱讀102,686
寫評論這些年來,我曾經用「目前聽過最棒的耳機」做標題的只有兩款,一是Pioneer SE-Master1,評論寫完就買下來自用,另一款是Sennheiser HD 800(HD 800S是後續機種,延續「最佳耳機」封號),可是耳道式耳機我從來沒有給出「目前最棒」的評價,可是這次試聽Sony Signature IER-Z1R,卻讓我把第一次的「最高評價」送了出去。是的,IER-Z1R是我「目前聽過最棒的耳道式耳機」。

Sony旗艦耳道式耳機IER-Z1R,不光耳機打磨精製,連攜行盒都漂亮,不愧是戴在耳邊的精品。

傲視群雄的音樂空間感

主導IER-Z1R設計的Sony工程師桑原英二
當我拿到IER-Z1R的時候,先在辦公室座位試聽,我先搭配iPhone聽,這耳機不難推,不用耳擴也有平衡輕鬆的音質音色。接著我換上Sony「金磚」NW-WM1Z,用4.4mm平衡端子線試聽,這才嚇了一跳,我從來沒有在耳道式耳機聽過這麼開闊的聲音,因為耳道式耳機是入耳聆聽,很容易營造直接且豐富的細節,但是空間感卻很難追得上耳罩耳機,可是IER-Z1R卻做到了,在NW-WM1Z合宜的驅動力搭配之下,充分展現了IER-Z1R的音樂魅力。

當然,IER-Z1R身為Sony旗艦,價格絕對不會低,台灣Sony網站上的會員價是55,900,可是如果這個價格能買到當今最好的耳道式耳機,也算值了。這次IER-Z1R的設計,Sony交給工程師桑原英二主導,且讓我們看看他怎麼說:



工程師要打造「前所未聞」的聲音真實感

從這段官方影片,可以看出桑原英二對IER-Z1R的期待極高,他要打造出「前所未聞」的聲音真實感,而IER-Z1R確實應用了不凡的工藝技術,展現日式職人精工手作的高品質,這款精緻的耳機不僅讓我在安靜的環境下,可以享受及高品質的音樂重播,甚至在行動間面對吵雜的環境,也能感受到IER-Z1R優越的音質,

先從IER-Z1R的設計開始講起!我對高階耳道式耳機在聲音設計的「勝利方程式」包含兩大元素,第一是動圈與平衡電樞混合式設計,第二則是金屬機殼,我隨身使用多年的Atomic Flyod Super Darts,核心設計元素就是這兩項,不過IER-Z1R更為講究,它使用了12mm動圈單體與自家設計的鎂合金平衡電樞,還外加了5mm超高音動圈單體。

IER-Z1R採用複雜的混合式單體設計,5mm動圈單體負責超高音,中高頻使用平衡電樞單體,再加上12mm大尺寸動圈單體,建構強勁的中低頻音樂能量。

複雜的混合式單體設計

混合式單體設計的好處在哪裡?平衡電樞單體可以精確控制頻率響應,許多高階耳道式耳機採用複雜多路分音,達到開闊的頻率響應,可是平衡電樞單體的低頻表現,少了動圈式單體的衝擊力道,聽起來有些不自然,想要重現拳拳到肉的低頻猛勁,動圈式單體還是比較厲害,所以IER-Z1R使用了大尺寸的12mm動圈式單體做骨幹,中高頻部分加上平衡電樞,而5mm動圈式單體則是負責超高音,透過這三個單體混合配置,IER-Z1R達到了3Hz~100kHz的超級開闊頻寬。

平衡電樞單體也是Sony自家設計。

單體混合配置講起來很簡單,可是實際做起來很困難,要在小巧的IER-Z1R裡面,放入12mm動圈單體、平衡電樞與5mm超高音單體,體積不是問題,如何配置擺放才是問題,要混用三個單體,代表IER-Z1R的框體裡面有三個發聲點,如何獲得三個發聲點的時間相位一致是問題。IER-Z1R的做法,是把負責高音的平衡電樞單體與5mm超高音單體裝得很近,讓指向性強的中高頻與超高頻合而為一,而5mm超高音與12mm動圈單體則是採同軸架構,校準發聲軸線,達到時間相位一致。

鋯合金耳機殼堅固耐用

再來,IER-Z1R使用鋯合金(Zirconium Alloy)製作耳機外殼,尺寸比一般耳道式耳機還大,更大的空間賦予IER-Z1R重現音場空間感的物理條件。此外,厚實的鋯合金耳機外殼,看起來非常耐用,也不會生鏽,Sony並沒有加上鍍膜或烤漆,而是直接拋光,密閉上蓋還加上魚鱗紋裝飾,相當漂亮。

IER-Z1R使用鋯合金(Zirconium Alloy)製作耳機外殼,不怕生銹,外表沒有鍍膜或烤漆,僅作拋光處理。

與一般耳道耳機比較起來,IER-Z1R的尺寸較大,配戴時要倒掛式配戴,但是耳機殼的設計巧妙,只要配對耳塞,戴上並不會覺得重。既然是旗艦耳機,Sony大方地送上完整的耳塞配件,總共給了6對三倍舒適材質耳塞,外加7對複合式矽膠材質耳塞。三倍舒適材質耳塞戴起來的質地比較軟,聲音聽起來厚一點,矽膠材質的耳塞也滿舒服的,音色聽起來比較鮮明一些,這細微的音色差異,應該是耳塞材料所帶來的影響。

還有,IER-Z1R配戴起來的隔音效果非常好,當我在辦公室裡面戴著IER-Z1R,同仁在室內走動的聲音,幾乎都聽不見,甚至有編輯叫我也恍然不知,優秀的隔音效果讓音樂的細節更容易呈現。

配件附上各種尺寸的耳塞,包括六對舒適型耳塞與七對矽膠耳塞。

不難驅動的旗艦耳機

雖然是旗艦耳道式耳機,IER-Z1R卻不難驅動,我搭配Macbook Pro來聽,音量大約只需開兩格,就能有輕鬆的音量,再向上推一到兩格,聲音的厚度與飽滿度就很強了。我想舉Guns N' Roses的「Patience」為例,在錄音室錄製的時候,刻意營造像Demo帶的製作,數著One...Two...One, Two, Three, Four,然後吉他彈奏起分解和弦,主唱吹著口哨,這時候的吉他平均地配置在左右聲道,當Rose唱起「Shed a tear 'cause I'm missin' you」,IER-Z1R精確的音樂分析能力,清楚聽見兩把吉他在左右聲道的變化,最後的吉他Solo與節奏及他的撥奏,層次交錯分明,Solo吉他的音色明亮清晰,當Rose唱著「Need a Little Patience」時,節奏吉他偏右,Solo吉他居左,烘托著Rose吶喊著「I ain't got time for the game 'cause I need you」,節奏吉他猛力撥彈和弦,Solo吉他拼命加上裝飾音,我才發現這張經典搖滾專輯,藏著這麼豐富的錄音細節,而且此時我的Macbook Pro僅把音量開到3格,就能讓IER-Z1R發揮得不錯。


既然老搖滾這麼厲害,我想用IER-Z1R試試國語流行錄音,聽「我的少女時代」電影主題曲「小幸運」,錄音手法把距離拉得很近,吉他的撥奏音符顆粒飽滿,還可以聽見指尖在鋼弦上面滑動的細微聲響,田馥甄的嗓音也錄得很近,沒有加入太多效果修飾,呈現田馥甄很純的嗓音,隨著音樂進行,鋼琴、小提琴、貝斯、鼓聲加入,「小幸運」越唱越熱鬧,IER-Z1R有著相當好的音樂層次,每一項音樂元素加入,都讓音樂場面更顯豐富,副歌月唱情緒越高亢,IER-Z1R清楚地讓您聽見和聲加入的細節,一層層堆疊「小幸運」的音樂情緒,至到頂點落下,收在乾淨的又單純的吉他聲中。

IER-Z1R旗艦耳機,搭配Sony旗艦隨身聽NW-WM1Z金磚,果然如虎添翼。

戴著IER-Z1R的高鐵音樂之旅

光是用筆電與手機搭配,就讓我對IER-Z1R有著極好的印象,不過隔了幾天一趟出差,讓我體驗了IER-Z1R行動聆聽的聲音魅力。主編蔡承融先拿IER-Z1R給我試聽,然後再把NW-WM1Z金磚拿給我,隔天我要去台南出差,於是把金磚帶著,預先替IER-Z1R換上4.4mm平衡端子線,準備來趟高鐵音樂之旅。為什麼換上4.4mm的線?為了更好的聲道分離度,這一點不需要試聽比較,3.5mm耳機線因為共用地線,一定會有些許串音產生聲道飄移,搭配NW-WM1Z這種同時擁有3.5mm與4.4mm耳機端子的數位隨身聽,絕對是4.4mm比較好。

從台北站上高鐵,到板橋站之前是地下路段,沒什麼風景可看,搖下椅背上的便桌,拿出NW-WM1金磚,插上IER-Z1R,當我把耳機戴好的剎那,心中一股奢華感油然而生,IER-Z1R是Sony旗下最頂級的耳機,而且我知道IER-Z1R還沒正式上市,就算高鐵裡面有耳機發燒友出現,也猜不出我耳朵上戴的是哪一款耳機,但是從相對較大尺寸的耳塞,外加表面魚鱗裝飾,閃耀著低調奢華的微光,誰都猜得出這是一款厲害的耳機。


高鐵在地下路段的移動速度並不快,我研究著NW-MW1Z裡面的音樂,這部Sony高階數位隨身聽裡面經常出現不同使用者加入資料庫的音樂。我從音樂類別找起,看到Folk-Bluegrass,心想會是有趣的音樂,點進去是Elephant Revival,只有一首曲子「Don't Drift Too Far」,輕快的音樂從吉他輕敲鋼弦四下,打了拍子就開始,吟唱著「Don't Drift Too Far Away」,兩把吉他的伴奏,背後還有小提琴裝飾,Solo樂段是Slide Guitar撥彈,帶著濃郁的音色,IER-Z1R一派輕鬆地唱著,隔音效果很好,我只聽到些許高鐵行進的噪音,而輕快的Bluegrass音樂彿在耳際。


高鐵上回味「La La Land」電影

「Don't Drift Too Far」聽完,這曲子提醒我「別飄太遠」,該進入工作狀態了。高鐵駛出板橋站,進入高架路段,灑入滿滿的冬日暖陽,接下來會有好幾個隧道路段,反覆明與暗的過程,我挑了熟悉的專輯「La La Land」電影原聲帶,主題曲是「Another Day of Sun」,鋼琴輕快的節奏,爵士鼓的牛鈴敲打,隨著Mia的歌聲(艾瑪.史東),樂團一起動了起來,低音的Walking Bass,在IER-Z1R上面穩穩地走著,飽滿而不渲染的音符顆粒,帶著輕快的速度起伏,合唱樂段熱鬧且層次清晰。

我回味著電影的場景,聽「Mia & Sebastian's Theme」,那是爵士鋼琴反覆的簡單樂句,像是男女主角之間簡單的愛情,卻因為生活受到時間與距離的阻隔,逐漸變質。到了片尾曲「Epliogue」,用相同的主題,卻給了更慢的速度,IER-Z1R不光呈現漂亮的音符,還可以聽到諸多音樂情感的變化,即便我在高鐵上快速移動著,片尾曲濃縮了所有電影當中的音樂意象。就這樣,我從台北聽到台中,透過IER-Z1R在腦海中回想著「La La Land」的電影場景。



安靜的環境更能展現實力

雖然帶著IER-Z1R與金磚NW-WM1Z搭高鐵,是一趟低調奢華音樂之旅,不過認真聽IER-Z1R,還是要在安靜的環境當中,把高解析音樂檔案傳輸到NW-WM1Z,在辦公桌前仔細品味IER-Z1R與NW-WM1Z。

IER-Z1R比起大多數耳道式耳機更強的地方,在於卓越的空間感,幾乎可以媲美耳罩耳機。我想舉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y」為例子,小酒館的現場錄音,「My Foolish Heart」從爵士鼓刷輕拂,與鋼琴慵懶的彈奏開始,在IER-Z1R上面,您還可以聽見音樂背景當中,酒客細微的杯盤碰撞聲,營造出爵士現場錄音的氣氛。大多數耳道式耳機可以重現近距離的音樂細節,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IER-Z1R這樣的空間層次感,錄音當中的定位清晰,爵士鼓居中,鋼琴偏右,低音貝斯則在左方撥奏,鼓刷輕拂鐃鈸的聲響迴盪在虛擬的音場空間當中,遠方酒客偶爾模糊的交談聲,真實又豐富的音樂細節,讓IER-Z1R輕鬆達到沈浸式的音樂體驗。


古典樂的音樂層次非常漂亮

換古典音樂上場,聽小澤征爾指揮波士頓管弦樂團,慕洛娃小提琴獨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聽活潑的第三樂章,IER-Z1R唱出小提琴的油光水滑,第一次拉奏的主題在中音域,音樂結像形體厚實清晰,隨後泛音拉奏則清亮通透,樂團反覆之時熱鬧活潑,綿密的弦樂群背後,銅管與木管群助長著音樂的厚度,法國號溫暖的音色,還有木管濃郁的厚度,與小提琴的光鮮亮麗相互輝映。

我幾乎不曾在耳道式耳機聽見這麼漂亮的音樂層次,IER-Z1R真的讓我開了「耳界」,在表現凝聚有神的小提琴獨奏時,IER-Z1R具備耳道式耳機應有的聆聽親暱感,可是樂團齊奏之時卻能拉開音樂的層次,而不是擠在一起的聲響,這種虛擬音場空間感的營造能力,是IER-Z1R獨特的音響能力。

最後,我要用RR唱片的「Hopak From Mazeppa」做結尾,這個大直英次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版本,錄音動態龐大,層次清晰開闊,我聽的是2.8MHz DSD音樂檔案。弦樂群開場的Mazeppa舞曲,弦樂群還有一遠一近的層次,IER-Z1R漂亮地把這個層次表現出來,隨後是木管呼應弦樂群,然後推向音樂的高峰,定音鼓敲打推升了音樂的熱鬧場面,IER-Z1R漂亮的虛擬音場,加上準確的定位感,讓管弦樂團此起彼落的音樂層次,在兩耳之間浮現樂團演奏的虛擬場域,銅管群、木管群與弦樂群此起彼落,在定音鼓猛烈的催促下,壯麗地推向終點。

第一次給「目前最棒的耳道式耳機」封號

精彩極了!這IER-Z1R確實不簡單,當我看音響工程師桑原英二說要打造「前所未聞」的聲音真實感,心想這是宣傳話語,不過與IER-Z1R相處一段時間,不管是戴著耳機隨身聆聽,或是在安靜的環境細細品味,IER-Z1R確實帶給我「前所未聞」的聲音真實感。在行動聆聽的場合,IER-Z1R可以隔離環境噪音,留下音樂表現的空間,而在安靜的環境聆聽時,更能展現豐富的音樂細節,還有耳道式耳機難以表現的虛擬空間感,既然同意了桑原英二說的「前所未聞」,那我該把「目前聽過最棒的耳道式耳機」封號,送給IER-Z1R了!

隨機附上3.5mm耳機線與4.4mm平衡耳機線,假如耳擴可以支援,4.4mm平衡線一定比較好聲。

精緻的包裝簡直就像珠寶盒。


器材規格

Sony IER-Z1R

型式:混合單體密閉式耳道耳機
單體:5mm 動圈單體、BA平衡電樞、12mm動圈單體
頻率響應:3Hz~100kHz
阻抗:40歐姆
效率:103dB
靈敏度:103dB/mW
線材:1.2m、1.3m鍍銀無氧銅導體、雙絞線
端子:3.5mm、4.4mm
配件:三倍舒適耳塞(SS、S、MS、M、ML、L)、複合矽膠耳塞(SS、S、MS、M、ML、L、LL)、耳機線夾、耳機捲線器收架、收納盒、擦拭布
參考售價:55,900元

台灣索尼
電話:4499111(行動電話請撥:02-4499111)
網址:store.sony.com.tw

高雅苔蘚綠新色問世–Focal Aria Evo X 系列喇叭
Focal 最新推出的 Aria Evo X 系列喇叭,是以原本廣受好評的 Aria 900 系列為基礎進行優化和改進而得的新世代產品,目前旗下共有 3 款落地喇叭,分別是 Aria Evo X No.4、Aria Evo X No.3 及 Aria Evo X No.2,1 款 Aria Evo X No.1 書架喇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