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 ,攝影/郭振榮 2018/11/05發表,已被閱讀15,331
跟多數人一樣,我認識Avid是從唱盤開始,然後是喇叭,之後才是擴大機。當然,Avid最著名的當然就是他們的唱盤,不過,在聽過他們的喇叭和擴大機之後,我能說,他們不只是一家唱盤製造商,不只會搞類比訊源,他們的擴大機和喇叭也都是第一流的,Avid的高階系統,無疑具有和任何Hi End產品華山論劍的高度與實力。

Sigsum,我等了很久了。在代理商方舟還沒引進之前就聽說了這台綜擴的消息,五月去方舟試聽Avid Reference前後級搭配Reference Two次旗艦喇叭時,代理商便預告了Sigsum即將抵台,且在八月TAA音響展會亮相。果不其然,八月音響展Sigsum就出現在方舟的展間,搭配Reference 4書架喇叭發聲。音響展現場不是理想的聆聽環境,也不便在方舟展間停留太久,展後特向方舟商借Sigsum回來,認真品味一下這台綜擴的魅力。

Sigsum是Avid的「入門綜擴」,但是線路設計和聲音表現仍不妥協,金屬加工維持其一流水準。

金屬加工技術一流

Avid的金屬加工技術高明,他們家的產品無論遠觀還是近看,高超的金屬加工必定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僅高階產品如此,入門級的產品一樣質感出眾,以入門唱盤Ingenium為例,看起來雖然樸素,仔細觀察細節仍是一絲不茍,特別是翻起轉盤看到那個精工車製的軸承,就知道Avid的金屬加工實力非同小可。Sigsum綜擴也是這樣,作為「入門級」擴大機,比起Reference前後級的外觀做工要稍微簡約一點,即便如此,前面板的A字蝕刻以及邊緣倒角處理都顯示出其工藝水準,更展露了Avid那質樸中隱見鋒芒的內斂氣質。

為什麼我要以引號夾注「入門級」呢?Sigsum確實是Avid當前的入門綜合擴大機,是他們家最便宜的一台,售價最可親的。不過,依舊要價不斐,逾50萬的身價絕非人人負擔得起。可是,這是Avid老闆Conrad Mas所認為可以接受的最大妥協。要再便宜,就得再節省成本,那就會影響製作品質。不幹!

Avid Sigsum有四組高電平輸入,兩組單端兩組平衡,外加一組唱頭放大輸入。此外,還有一組RCA前級輸出可連接後級。

融合所有Avid擴大機的精華於一身

綜合擴大機把前級和後級做在同一機箱裡,必然會有妥協,但Sigsum上依舊完整保留了Avid擴大機的基因。包括高水準的供電、全分砌式放大線路、Alps RK50電位器、高水準唱放線路等。此外,還因應了綜合擴大機用途屬性,另有增加功能。

Avid是我見過最講究電源供應的Hi End廠之一。電源供應不但要充足更要穩定且乾淨,他們家的旗艦唱盤Acutus共分三級,差別就在電源供應,頂級款的Acutus Reference Mono SP電源供應器甚至是一台擴大機的大小,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照原廠的說法,他們將馬達當中的線圈當做是喇叭音圈來看待,因此,喇叭音圈要怎樣伺候,馬達的線圈也要怎麼伺候;那個電源供應器幾乎就是一個綜合擴大機。至於Reference前級以及旗艦Pulsare II唱放,也都是用同樣大小的機箱來做電源供應器。Avid對電源的苛求程度可見一斑。

散熱孔還挖出了品牌商標。

機箱上還有立體蝕刻商標。

超額電力供應,全分砌式線路

Sigsum是一台110W的綜合擴大機,但是配上了一個1,100VA的環形變壓器,加上多達132,000μF的電容水塘。Avid認為,擴大機必須要能完整重現音樂的動態,那就有賴於充沛的電力供應,才能滿足瞬間變化的能量需求。對一台110W的綜合擴大機而言,這樣的配備,簡直奢華,但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電力供應無乏。

Avid也指出,在很多擴大機裡都會採用IC來控制輸出,雖然把複雜線路整合在晶片裡面很省事,也不佔空間,對設計者來講也相對方便。但是,這會嚴重限制了擴大機的表現。因此,Avid採用全分砌式線路,並嚴選零件,確保峰值輸出電流、輸出阻抗和溫度控制等方面數據都達到毫不妥協的程度,堪與其他最好的擴大機相比。

底部四個大型腳墊,旋轉可微調高度,讓機器保持水平。

電源開關位於機箱底部前方中央位置。

一貫採用Alps RK50音量控制

再一個特殊之處是音量控制。Conrad有一個有趣的設計哲學,如果是他所認為的設計關鍵,那麼就要一體適用,從入門款到旗艦版皆然。例如,在唱盤設計上,他開發出的軸承就一體適用在入門的Ingenium上,也用在旗艦Acutus上。這種無論貴賤一視同仁的信念,也見於擴大機的音量控制。Conrad試用了各種音控,最後選擇了Alps RK50電位器,這個音量控制器外部以黃銅封裝起來,與Alps常見的藍色塑膠外殼音量控制器相比,體積大上許多。不管是精確度和耐用度,也都比藍色塑膠殼的製品要更出色;單一售價,就要500美金以上。照Conrad的講法,這是世上最好的音量控制器。所以,他用在Reference Pre前級上,用在Celsus Pre前級上,也用在Sigsum綜擴上。

Sigsum上沒有數位邏輯線路,全是類比式的,訊號選擇和音量控制的旋鈕都是鋁合金車出來的。此外還有兩個按鍵,一個是靜音鍵,一個是Mono鍵,後者您可試試看,如果放到單聲道錄音的唱片,切入Mono,音像會更凝聚飽滿。此外,這個耳機輸出不是附帶功能,推起Sennheiser HD650還真是好聽。

完整移植Pulsus唱頭放大,搭載獨立唱放專屬電源

因為是做類比訊源出身,Avid不僅有獨立的唱頭放大器,旗下兩款前級Reference Pre與Celsus Pre上都有完整而且高級的唱放線路,Sigsum也不例外。具Conrad的說法,這個唱放線路,完全移植自他們的經典款唱放Pulsus。Avid旗下四款唱頭放大器,除了最便宜的Pellar電源內建在機箱裡,其他都是電源分離設計。Pulsus以單端線路實現了及低噪訊的目標,加上容抗、阻抗多段可調,唱頭適應性很高,使用起來很具彈性;這樣的唱放線路,完全移植到Sigsum裡頭。所有的調整都在機器底部,三段增益包括48dB足以應付所有的MM唱頭與高輸出的MC唱頭,至於60dB的增益,對一般輸出在0.4-0.5mV上下的MC唱頭來講都很夠用,最大增益70dB則可應付更低輸出的唱頭。小於0.001%的失真率,更讓這個唱放顯得很不簡單。此外,Pulsus是電源分離設計,Sigsum的唱放線路同樣具有獨立電源供應,內建一個35VA的變壓器,作為唱放的專屬電供,這點,也是誠意十足。

聲音如何?我不禁要說,買Avid,就是為了類比。我以Origin Live的Aurora唱盤,搭配他們家的Onyx唱臂,唱頭則是「華」Hana SL MC頭。搭配使用前,我特別去電代理商,向束先生請教阻抗調整。因為方舟就是Hana唱頭的代理商,問束先生當然最準。還好有問,束先生說,「不要照原廠建議調400歐姆,開到100歐姆就好。」我照束先生的建議,調好唱盤,開聲。聲音甜潤自然,兩端延伸充足,低頻在有重量之餘還有細節。聽「Kind of Blue」的180g新盤,聲底乾淨,畫面活生。它的音場表現尤其出色,在舞台上的所有發聲體都十分具像。這等表現,確實在「綜擴內建唱頭放大」上堪稱優異。束先生還透露,經他個人比較,Sigsum雖然內部的唱頭放大是移植自家的Pulsus唱放,但是聽起來比Pulsus還更好一點。他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推測是因為傳輸路徑更短的原因。越說,越覺得Sigsum不簡單。

除了一組RCA的唱頭放大輸入外,它還有RCA、XLR各兩組高電平輸入。原廠表示,不管是單端還是平衡,這四組高電平輸入具有同樣水準的靈敏度與頻寬,只是平衡輸入受惠於共模互斥的效果,可以降低噪音。為了日後升級,Sigsum還附了一組RCA前級輸出,這樣,用家還可以外接後級(例如Celsus Stereo後級)做雙擴大機輸出,驅動力更強悍。

唱頭放大線路完全移植自他們的經典款唱放Pulsus。所有的調整都在機器底部,三段增益包括48dB足以應付所有的MM唱頭與高輸出的MC唱頭,至於60dB的增益,對一般輸出在0.4-0.5mV上下的MC唱頭來講都很夠用,最大增益70dB則可應付更低輸出的唱頭。而且這個唱放線路採獨立供電,有專屬的變壓器。

耳機輸出深具實力

此外,在Sigsum的前面板還有一組6.3mm的耳機輸出,這也是首度在Avid器材上出現。耳擴線路沒有便宜行事,也非聊備一格;Avid以挑選過的元件分砌架構,以純A類放大,在對應600歐姆負載時最大連續輸出可達10V rms。原廠表示,這個耳擴足以應付任何20~600歐姆阻抗的耳機。

我以Sennheiser HD650試聽,這副耳機是U-Headphone主編蔡承融的參考耳機,他買這副耳機正是衝著那300歐姆的阻抗來著的。耳機阻抗越高,越需要耳擴輸出足夠的電壓來驅動。當年HD650還是Sennheiser的旗艦耳機時,曾讓很多耳機迷又愛又恨,愛它開闊的音場、豐富的層次,愛它精準的音色、醇厚的音質。但是,HD650的300歐姆阻抗不是開玩笑的,沒有買對耳擴,根本沒辦法體會它的好。我用Sigsum的內建耳擴聽,如何呢?好的很,音量在9點鐘方向已經綽綽有餘,聲音質地溫潤如水,高密度又高醇度的鋼琴,十分醉人。音樂的對比明顯,動態起伏鮮明,音調沈穩,音場開闊,雖然僅是單端輸出,但聲道分離度表現出色,驅動起HD650,Sigsum顯得輕鬆自在。果然,這個耳擴深具實力。

Sigsum是Avid當前的入門綜合擴大機,是他們家最便宜的一台,售價最可親的。不過,依舊要價不斐,逾50萬的身價絕非人人負擔得起。

聲底溫暖醇厚,推力雄渾有勁,搭什麼喇叭都好

我在U-Audio試聽室以三對喇叭輪番上陣,Sigsum的110W功率,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驅動起喇叭,卻始終顯得從容自在。搭配起Dynaudio Contour 60,它能把Contour 60那豐厚飽滿又深沈的低頻推出來,聽搖滾樂時真是過癮極了,聽管弦樂則顯出了十足的弦樂張力,推出了Contour 60那超值的音響性。

搭配Capriccio Continuo Admonitor Preference搭配自家低音柱Submonitor MK3,一面顯出了CC喇叭華麗悠揚的氣韻,在表現鋼琴時尤其迷人,CC喇叭的聲調本就活潑開揚,色彩繽紛,但是如果搭配不當或空間調性不對,恐怕會有火氣。Sigsum那溫潤的音質,稍稍收斂了CC喇叭的奔放熱情,光彩依舊炫麗,只是多了一股溫潤。

喇叭若換成Atohm GT-3 HD,這對喇叭的表現可說是取了前兩者的中間值。GT-3 HD本身具有極佳的聲音厚度,卻又不似Contour 60那樣沈重,較小的單體與箱體尺寸,讓GT-3 HD沒有那樣豐滿的低頻,聲音就顯得輕快一點。聲音是活的,卻無絲毫刺激感,音樂鋪陳自然而且流暢。要在這三對喇叭裡挑一對做定稿的搭配,也實在難選。最後決定走一條比較麻煩的路子:我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搭配,聽不同的音樂。以下的聽感,就是綜合這好幾個下午的聆聽總結的說法。

音樂一放,就讓人一直想聽下去

Sigsum帶有一種溫和醇厚的氣質,但是在面對大動態時,似乎驅動力也隨傳隨到,例如馬克拉斯爵士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有有以定音鼓和大鼓領頭引爆的突起動態,第一樂章在一陣沈溺的糾結與自嘆後,似乎歸於沈寂,實是情緒的積累,在這時突然爆發的瞬時力量驚人。小系統上不太容易感受到這般巨幅的動態,至少得中型以上的落地喇叭才能說唱的完全。Sigsum如何?它嚇到我了。雖然對這曲熟稔,當被帶入音樂的情緒之中時,那突起的震撼叫我心頭一震。我用Atohm GT-3 HD聽這曲子,GT-3 HD的低頻延伸與另兩對喇叭比起來較為保守一點,但是速度是快的,聲音紋理是清晰的。Sigsum為音樂加上的不只是厚度,也不只是溫度,還有力度。不過,Sigsum在動態與瞬態方面的表現,雖有勁力,卻不是快如閃電,瞬起風雲的那樣。打個比方,Sigsum是自然進氣的六缸引擎,馬力輸出沒有問題,但要跟雙渦輪引擎的車比起來就顯得溫和了。

再往前衝,那是旋律優美的圓舞曲樂章,但是這圓舞曲卻不是踏著3拍的腳步,而是5拍。5拍的圓舞曲要怎麼個跳法?所以這是一個想跳卻不能跳的圓舞曲。用CC喇叭聽時,那個弦樂不僅柔美,而且充滿光澤,沒有刺激反倒溫潤如水。至於木管則有著清晰明確的定位,音質和音色都難讓人挑剔。至於第三樂章是非常活潑的快板,Sigsum給的忠實,要多活潑,要多華麗,要多激情,就看喇叭了。聽過一輪,我喜歡CC喇叭的奔放瀟灑,也喜歡Athom本身那貼近Avid溫厚氣質的聲底與搭配的和諧。Sigsum沒有太多複雜的功能,但是把一台擴大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作好了,那就是播放音樂,而且讓人可以一直聽下去。

音場開闊自然,質地精純圓潤

Sigsum不僅能有信心地掌握住喇叭,在音樂重播上也具有十足的表現力。交響曲要的是大場面,它沒有壓縮舞台,卻是開闊而大氣。雖然我前面形容他溫厚如君子,若論到音場描繪和動態收放,它卻是豪邁的。動態表現前文已經表過,這裡要說的是音場。它給的是一個開闊而且有深度的舞台,如果是大編制如交響曲,那個舞台開闊而且自然,聲部的鋪排歷歷在目。聽阿卡多那張DG錄音的精選集「魔鬼的顫音」,第四軌是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第2樂章,獨奏的阿卡多在前,位其身後的樂團伸展開來,直到盡頭是定音鼓。Sigsum給了一個清楚的舞台。

不過這張錄音還有可細說的就是其音質。獨奏的小提琴質地精純緻密,聲音具有高度實體性。Sigsum的聲音有著恰到好處的厚度,厚而不濁,溫而不鈍,聲線帶有滑順油潤的質地。小提琴的發聲是以馬尾毛製成琴弓,摩擦琴弦,帶動琴板的振動而有共鳴。弓毛上抹有松香,使弓毛與琴弦摩擦時產生滯滑作用,好比沾了水的手指頭映力劃擦玻璃時那種頓挫感。如果演奏者力量控制不好,就會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音,也就是您家鄰居小孩剛開始學小提琴時,您得天天忍受的那個聲音。如果力量控制的好,音色的變化就多端了,而且除非是演奏者刻意施力造出,否則及便是高把位,也能把琴音收起不顯刺激。科普這麼多,就是要告訴你,Sigsum在放起小提琴演奏時,聲音實在迷人。不僅兼顧了細節的表現,讓擦弦質感鮮明而活生,而且沒有生硬感和毛躁感。特別是搭配起CC喇叭時,琴聲還顯靈巧,第二號協奏曲當中的三角鐵敲擊,那種帶有些微圓而鈍的質地,表現得很有實體感。Sigsum真是為欣賞音樂的愛樂人打造的。

有實體感的音像,人聲有韻味、有感情

換成講求活生的爵士或藍調音樂,Sigsum也不會讓人失望。例如聽James “Blood” Ulmer帶領樂團的現場錄音,鼓聲打得俐落有勁,腳踩大鼓顆粒圓滾扎實。原廠沒說Sigsum的阻尼因數如何,在講述設計理念時也沒有講到這點,但在實際聽來,我覺得Sigsum對於一般中型落地喇叭的低音單體控制力相當好,低音沒有拖遲感,鼓聲顆粒飽滿且分明。James Ulmer的歌聲質感甚好,好的像真,操著略帶沙啞的嗓音,歌唱表情變化豐富,雖然我前面說Sigsum表現小提琴時帶有滑順感,可是這當下我可不覺得James Ulmer的嗓音被打磨掉了,倘若真是這樣,就不夠藍了。藍調不藍怎麼可以?我不知道Conrad Mas都聽什麼音樂,我在聽古典音樂時,覺得Sigsum就是為古典音樂設計的,聽到藍調,又覺得Conrad Mas應該是個藍調迷。

單聽藍調男歌手的歌聲還不夠,換聽女聲。聽Anne Bisson的「September in Montreal」,歌曲以打擊樂和鋼琴揭開序幕。鼓聲扎實而有密度,像真度頗高。鋼琴帶有高度的醇厚質感,琴音溫暖、飽滿又有重量。Anne Bisson的歌唱有厚度就有肉感,聽起來特別有「人味」,有感情,有真實性。轉折與抖音的聲韻變化,聲線清楚明白。我覺得Sigsum好像是小說「神雕俠侶」裡的無鋒重劍,靠的不是花俏劍招,而需綿長內勁。表現大動態時是這樣,表現細微之處也是這樣。讓人不自覺地就把注意力都投注在音樂上,卻忘了什麼音響表現、音響要素。

寧願迷失在Sigsum的音樂裡

我曾領教過Avid旗艦前後級的美聲,但因為空間不同,搭配的喇叭不同,我很難告訴你Sigsum有幾分Reference前後級的實力。可以確定的是:Avid的聲音美學是一致的。你在Reference前後級上聽到的聲音,可以濃縮於Sigsum上。它濃厚的音樂性,足能讓愛樂者迷失在音樂的大千世界而不願歸來。

四組高電平輸入外加一組唱頭放大輸入。

大型喇叭端子旋轉起來很好施力。

器材規格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入:RCA x 1;XLR x 1;RCA (phono) x 1
輸出:6.3mm耳機輸出 x 1,RCA preout x 1
功率:110W@8Ω
總諧波失真:0.003%(80%輸出@8Ohms)
負載阻抗:4-16Ohms

唱頭放大
唱放增益:48dB、60dB、70dB
輸入阻抗:100R – 300R - 500R – 1K – 5K – 10K – 47K
輸入容抗:100pF – 200pF – 500pF
失真:<0.001%
噪訊比:MM-81dB;MC-67dB
聲道分離度:85dB (5Hz-20KHz)

高電平輸入
頻率響應:5Hz-80KHz
訊噪比:100dB

耳機輸出
最大輸出:10V RMS
輸出阻抗:1Ohm
負載阻抗:20-600 Ohm

尺寸:471x500x190 mm (WxDxH)
重量:31.2kg
售價:585,000元

台灣總代理:方舟
電話:02-2778-9007
網址: www.arkaudiotaiwan.com
FB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Arkaudio

具備豐富擴充性–Bluesound Pulse M 無線串流喇叭
從外觀來看,Bluesound Pulse M 似乎只是一款單純的袖珍型無線串流喇叭,實際上不只如此,它還具有豐富的功能和強大的擴充彈性,能充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Pulse M 基本上是一款立體聲串流喇叭,內建兩顆 0.75 吋高音和一顆 5.25 吋低音,並採用...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