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董鴻鈞,攝影/董鴻鈞 2018/05/18發表,已被閱讀24,151
以號角高音聞名的台灣喇叭廠牌雷爾斯Lals,這次安排我們去試聽另一款落地喇叭Neo-Classical 15。先前,我曾經到雷爾斯位於汐止的門市聆聽Classical 12 SE,從網路上的照片與規格粗略來看,Neo-Classical 15的低音單體直徑是15英吋,比Classical 12 SE多出3英吋,箱體貼皮顏色也不太一樣。然而,Neo-Classical 15與Classical 12 SE之間的差異是否僅僅如此?想到這,我「不禁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並沒有那麼單純」,於是趁著雷爾斯設計者黃日興前往上海音響展的前一天,再度造訪雷爾斯,一探Neo-Classical 15的奧秘。


15吋布邊紙振盆低音單體,搭載4吋大音圈

一到雷爾斯,我便開門見山,便劈頭問黃日興:Neo-Classical 15跟我先前聽的Classical 12 SE,除了低音單體大小外,究竟有何不同?沒想到,我的懷疑是正確的,他回答,其實Neo-Classical與Classical屬於兩個不同的系列,兩著在箱體的製造工法上有很大不同。黃也指出,Neo-Classical系列過去已經有搭載12英吋低音單體的Neo-Classical 12,然而這次新推出的Neo-Classical 15當然不是只將低音單體的口徑加大而已,無論是低音單體或是中高音號角單體,均與Neo-Classical 12有所不同。

話說完,黃日興馬上就跑到後面,拿出Neo-Classical 15的單體樣品。先從低音單體開始看起。Neo-Classical15的低音單體他跟我解釋,兩個喇叭的低音單體,皆採用ferrite低音磁鐵驅動,但是Neo-Classical 15的磁鐵以手工車製而成,要比Classical 12 SE大上許多,搭配4吋大音圈,力度更為充裕。此外,這個低音單體雖然沿襲老Altec單體的紙質振盆與布質懸邊設計,但是防塵蓋採用平面材質,而非Classical 12 SE上的皺摺設計。黃說,防塵罩也會影響聽感,只是一般人常常忽略這一點,而Neo-Classical 15的平滑材質防塵罩,會讓單體偏向高音,聽感上與12 SE所用的低音單體有極大的差異。

Neo-Classical 15低音單體的磁鐵為手工車製的大型ferrite磁鐵。

Neo-Classical 15低音單體的防塵蓋並非真空吸附方式成形,因此表面光滑,原廠說這樣的設計,對於單體的高頻延伸有正面的幫助。而防塵蓋下方的兩根鬚線,則是大音圈設計的證據。

雷爾斯單體全在汐止工廠製造組裝,這是Neo-Classical 15低音單體組裝的情形。

運用玫瑰金壓縮式單體

看完了低音單體,接下來看高音單體。大家都知道,雷爾斯喇叭最為出名的地方,就是中、高音頻段以自製的壓縮式單體與樺木層板車製而成的號角發聲,而不是一般高音單體加上號角形成的「裝飾品」。不過,Neo-Classical 15上用的中高音壓縮式單體有著泛著玫瑰金色澤的鋁合金外殼的球體,看起來比Classical 12 SE中的壓縮式單體還要厲害。黃說,其實這個高音過去專門用在他們的Precision 15喇叭,而且年年在音響展展出,車工精緻、份量厚實,而且外殼又散發著玫瑰金光芒,十分吸睛。「可惜這麼漂亮的壓縮式單體,放在Neo-Classical 15裡面,沒辦法讓人看見。」介紹到這邊,黃倒有點惋惜他所打造的漂亮得意之作只能藏身於這款喇叭的箱體中。

黃日興拿出三種高音單體:最右邊擁有玫瑰金色澤外殼的壓縮式單體為Neo-Classical 15上所使用的,最左邊的壓縮是單體為Classical 12 SE所使用的,至於中間則為一般凸盆式高音單體。

雷爾斯喇叭只有兩款使用這種玫瑰金壓縮式單體,一款為Precision 15(圖中喇叭),另一款就是本文介紹的Neo-Classical 15。

黃一邊將這個壓縮式單體拆解,一邊跟我解釋,為了讓這個壓縮式單體能有較好的低頻延伸,在單體的後方具有他們獨家設計的低音共鳴腔體,而且單體的鈦振膜採44mm大口徑設計,如此一來,可以讓這個壓縮式單體的發聲範圍下達到500 Hz。另一方面,這個單體也必須要有優異的高頻延伸性能,像是單體的等化器以實心金屬,而非空心設計,而且鈦金屬振膜有著極薄的厚度,再加上他們獨家設計的螺旋狀懸邊,這些都有助於重現穩定、清晰的高音。這些獨特的設計,讓這個壓縮式單體有著500-20,000 Hz的寬廣頻率範圍。而15的分頻點設在800Hz,比市面上一般的二音路喇叭都要來得低,這都要歸功於雷爾斯的壓縮式單體擁有不錯的低頻延伸,也正因這樣的設計,壓縮式單體分擔了中頻的發聲工作,打造出屬於雷爾斯的聲音標識。

這個玫瑰金壓縮式單體採用44mm鈦金屬振膜,薄型加上大口徑設計,有助於高低頻兩端的延伸,而讀特的螺旋狀玄邊設計,更有助降低單體的高音失真。

壓縮式單體內的等化器才實心球體設計,並非帶有孔洞的薄片。

至於壓縮單體前方的號角,先以不同紋路方向的俄羅斯樺木板黏合堆疊而成,再以CNC方式車出號角的形狀,這樣的設計讓號角有著穩固的結構,不易共振,減少音染。黃也跟我強調,很多人對壓縮式號角抱有聲音毛躁的刻板印象,這是因為過去許多壓縮式號角單體是專門為PA喇叭設計,講求音壓大、發生距離遠,不利於家中聆聽。而15的壓縮式單體除了在單體設計以及號角材質做了改進,讓單體有著低失真的高頻延伸特性,號角也具有120度的大角度水平擴散特性,讓15的聚焦縮短,可以在家中近距離聆聽。

獨特的木質號角,也是讓雷爾斯喇叭比古董號角單體更利於在家中聆聽的關鍵。

弧形箱體,結構更扎實穩固

在文章前面,我們已經提過Neo-Classical系列與Classical的系列最大的不同,在於箱體製作的方法。黃請我當場仔細比較Neo-Classical 15與Classical 12 SE的箱體,我發現除了貼皮顏色有很大的不一樣之外,Neo-Classical 15與先前我所評論過的同廠旗艦Neo Classical 152一樣,其箱體兩側採全弧形設計,而Classical 12 SE平面的設計有很大的不同。黃跟我說,Neo-Classical 15基本上還是跟雷爾斯其它的喇叭一樣,採用俄羅斯進口的樺木層層黏合而成,內部也以複雜的龍骨結構支撐,讓箱體具備絕佳的抑振效果,不過圓弧形的箱體,需要以手工將樺木層層彎折,大大增加製造的困難度,但是這樣的工序,也讓箱體如同拱橋一般,結構更為堅固。

Ne0-Classical 15(左)的箱體採弧形設計,結構比Classical 12 SE箱體更強。

由於Neo-Classical 15上的單體具有寬廣的頻率響應性能,因此在分音器上黃可以做到簡化電路的設計,避免繁複的分音電路造成音訊耗損,也降低了喇叭的效率,而且電容、電感也都是由雷爾斯自行向工廠開規格訂製,完全為單體的特性量身打造。而Neo-Classical 15也像雷爾斯大多數的其它喇叭一樣,壓縮式單體的音量可透過背板上的旋鈕調整,讓每個用家針對自己的空間狀況,調整中高音的量感。


以貓窩工坊器材搭配

先前兩次在雷爾斯試聽,皆是以Audiolab M-DAC DAC做為訊源,並試過Crown Audio Amcron PSL-2前級/Techron 5530 Power後級組合、B.M.C. CS2以及Sower SA-150T單聲道綜合擴大機做搭配。這次去雷爾斯,試聽室又出現新器材,包括身兼USB DAC與前級的貓窩工坊DAC2.1,以及AMP 180後級。

時常在臉書社團上關注音響社團的讀者,相信應該對貓窩工坊應該不陌生。其主事者陳建助(Ken)原本在IC晶片廠擔任業務,後來自行成立貓窩工坊推廣「數位空間校正」(digital room correction,簡稱DRC)服務,幫助音響玩家減少空間對音響系統聲音的影響,隨後,Ken也自行設計推出多款音響器材。由於Ken也住在汐止,因此常常至雷爾斯門市串門子,與黃日興成為熟識,因此貓窩工坊曾多次在雷爾斯門市舉辦器材試聽會,而其所推出的DAC加綜擴「DAC M2」,目前也在雷爾斯門市長期展示。

貓窩工坊打造的器材相當好認,皆具有厚實壓克力製成的面板,這次搭配的DAC 2.1與AMP 180後級也不例外。首先從DAC 2.1看起,這台結合DAC與前級的器材,只具備一個USB 2.0 Type B端子做為數位音訊的輸入路徑,以非同步方式傳輸,透過石英震盪晶片產生的時脈訊號控制I2S訊號以降低Jitter。前級電路採用類比式衰減設計,提供23級、每級1.5dB差距的音量調整,而且還可以透過Apple Remote遙控音量。DAC 2.1則具備兩組類比書出端子,特別的地方在於在這台器材的最大輸出可以透過jumper設定為1Vrms或2Vrms輸出,或是跳過前級電路,每個輸出端子前方各自有獨立的音量控制IC,可以讓兩組輸出設定為不同的增益訊號,發揮更大的器材搭配彈性。

貓窩工坊DAC 2.1 具備USB DAC與類比式前級功能,類比輸出電壓可以透過內部的jumper設定調整。

至於AMP 180為D類設計的後級,採用由荷蘭Hypex推出的UcD180 D類擴大模組,附帶有+12V/-12V穩壓。AMP 180各聲道輸出功率在8歐姆承阻為120瓦,在4歐姆承阻為180瓦,較適合推動效率較高的喇叭,而該後級的電源電路搭載一枚500VA變壓器,並為每聲道配備總電容量高達44,000µF的濾波電容,為功率放大奠定良好的電源基礎。

貓窩工坊AMP 180為D類設計的後級,採用由荷蘭Hypex推出的UcD180 D類擴大模組,附帶有+12V/-12V穩壓。AMP 180各聲道輸出功率在8歐姆承阻為120瓦。

聚像精確,音色「濃醇香」

在黃先生與我閒聊的過程中,他透過這套系統以小音量播放大提琴家Teresa Perez與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在《The Artistry of Teresa Perez》中合奏的〈Sweet Sound〉,當做背景音樂。雖然這時後音量火力並沒有全開,但是我可以清楚感覺到大提琴的聲響不偏不倚的結像於兩支喇叭之間,而且底噪十分乾淨,讓微弱的聲響明顯浮現於空間之中,而且溫暖、濃厚的音色,十分明顯,就好像隔壁房間在煮咖啡,但是依舊香氣盈室,讓人不注意也難。黃先生一直跟我說話,但這樣驚奇的聲音表現一直讓我分神,讓我不禁好奇若是將音量開到全部,聽感豈不更令人驚豔。

既然黃先生放了大提琴,我就順勢放了兩段我很喜歡、也時常聆聽的大提琴演奏音樂。我首先播放瑞士大提琴家Esther Nyffenegger與Klaus Linsenmeyer演奏的《第三號G大調古大提琴與大鍵琴奏鳴曲》中的第一樂章(Divox CDX-25206-2)。這個錄音版本速度流暢,又兼具飽滿、果斷的運弓力度,十分考驗系統對於大提琴音色的重現能力以及中、低音段的速度感。結果將音量往上提升4至5格,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提琴的形象明顯結於中間空曠之處,彷彿演奏者本身就坐在喇叭之間的中央位置,完全沒有渙散的感覺,而伴奏的大提琴則從後方偏左的位置傳出,定位十分明確。這個錄音版本呈現的大提琴音色十分厚實,而在這套系統的重現下,大提琴的音色就如同熱可可一般熱氣蒸騰,香氣飽滿,而且琴弦摩擦的細節與琴身共鳴之間有達到完美的平衡,運弓之間亦帶來滑順、流暢的速度感,如此聽著,彷彿可以感受到試聽室中木漆與松香四溢。更令我驚奇的是,透過這對Neo-Classical 15的呈現,大提琴快速運弓下帶來的顫音效果,彷彿充滿潤澤的水分,聽起來有如毛筆畫出的波浪曲線,絲毫沒有乾澀、毛躁、生硬的感覺。至於大鍵琴的聲音,有如小巧的銀鈴一般,色澤華美光亮,尾韻纖細,尤其按下琴鍵瞬間,所帶動的撥弦細節,聽起來十分清晰,與碩大、厚重的號角開口相比,形成強烈的對比。

另外一首大提琴曲目為法國大提琴家Ophélie Gaillard在《Alvorada》中演奏的法雅《七首西班牙民歌》中的〈Iota〉。這段錄音中的大提琴音色偏向凝聚、細密,雖然聽起來跟前面的錄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透過Neo-Classical 15的重現,聽起來溫暖、柔嫩,同樣也呈現出麵包剛出爐時香氣四溢的感受。此外,伴奏的吉他無論是快速演奏或是慢速演奏,都呈現出柔韌的線條與彈力,反應速度快速,沒有笨重的感覺,而響板敲擊聲所留下的殘響,透過高音號角的呈現,有著極為濕潤、開闊的感受,營造出鮮活的空間感受。

音質純淨,細節絲絲入扣

接下來以《Dali CD Vol.4》 中由Eva Cassidy演唱的〈 Ain’t No Sunshine〉,測試Neo-Classical 15的人聲重現能力。過去,我在雷爾斯聆聽他們的巨無霸旗艦Neo-Classical 152,發現這對喇叭重現出的人聲較為突出,形體躍然浮現於喇叭之前。不過,這次聆聽Neo-Classical 15,Eva Cassidy的歌聲則與伴奏的樂器同樣位於喇叭後方的位置,雖然人聲並沒有特別突出,但是音場呈現反而更為自然。在這首樂曲的前半部,Eva Cassidy的歌聲較為微弱,但是就如同前面小音量聆聽的感受一樣,其中微弱的顫音與氣息變化,讓人有豎起汗毛的效果,然而,Eva Cassidy唱至「Well, I know, I know...」時,最後一個強力的高音「I know」,透過這對喇叭的呈現,彷彿歌手出奇不意的拔了個尖,與前面的演唱帶來極大的反差,可見這對喇叭不僅有鮮明、動感的微動態表現,整體動態範圍也十分寬廣。此外,一開始插電空心電吉他有著透明如同玻璃般的色澤與柔軟舒適的質感,而鋼琴有著明亮的光澤,展現出完整的泛音結構,可見這對喇叭的壓縮式號角高音有著乾淨的質感與全面的表現。

接著,我播放宋冬野《安和橋北》(摩登天空 M072)中的〈連衣裙〉,測試Neo-Classical 15呈現男聲的能力。在聆聽的過程中,我不但感受到宋冬野歌聲該有的厚實、溫暖,而且歌聲之中富含更多水分與溫度,而且還多了一份穩重的質感,其中彷彿蘊藏不可測量的深情,讓我感到歌曲中滿滿的感傷與哀愁。此外,錄音中由麥克風中傳來的回聲,還有唱歌結尾喉頭一鎖的聲音,也比在其它喇叭上聽到得更清楚,讓音樂更具臨場感。播放這段樂曲間奏中由不同方位傳來的敲鈸聲時,Neo-Classical 15也展現出極為精準的定位能力,而且敲鈸的細膩質感,還有指甲畫過吉他琴弦的聲音都很清楚,再度證明Neo-Classical 15乾淨、自然的解析力。

寬廣動態無冷場

最後,我以Pappano指揮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中的序曲。同樣地,Neo-Classical 15以乾淨的底噪,讓樂曲一開始大提琴微弱的演奏清晰浮現於聆聽空間之中,而且演奏者的呼吸聲絲毫沒有掩藏,撥弦聲在弱音下依舊有迷人的跳動感,提琴樂器的顫音表現出迷人的香味。中間描繪暴風雨的音樂,透過這對喇叭詮釋,音量比前面弱音樂段要大上許多,形成強烈對比,彷彿這對喇叭並沒有能量的極限。演奏到了賽馬樂段,號角聲帶有嘹亮的聲響,音場深度很深,可以感受出打擊樂器是在管弦樂團的後方傳來,表現出極佳的透視感。另外,播放到序曲結尾的地方,還有第四幕第二景結尾中由Arnold Melcthal(男高音 John Osborn)與合唱團能量突然爆發,帶來喜出望外的聽感。尤其男高音嘹亮歌聲中所帶得肉感更為強烈,合唱團與樂團跟男高音一起演唱至高潮時,其中的殘響為音樂帶來餘音繞樑的效果。


這次來到雷爾斯之前,我想到Neo-Classical 15搭載的是15吋低音單體,便預期這對喇叭有著雄偉大港的低音。沒想到聆聽一整個下午後,我發現Neo-Classical 15非但不是我原先想像的那樣孔武有力,反而比我上次聆聽的Classical SE 12更為純淨,更為穩重,黃跟我說,除了這次搭配的訊源、擴大機本身底噪較低之外,更重要的是Neo-Classical 15的箱體、中高音壓縮單體的結構更為穩固,讓Neo-Classical 15得以傳達出穩定的音質。黃更強調,這對喇叭的低音單體,面對擴大機的推動更能從容應對,因此不但讓低音聽感更為乾淨,動態範圍也更為寬廣。「很多人以為濃厚、模糊的低頻才是低音單體該有的表現,殊不知,這樣的聲音往往出自於單體已經發生失真。」黃說出他對低音單體的看法,而我對黃的這一番話相當認同,無怪乎Neo-Classical 15在重現樂曲的高潮時,都能傳達出驚人的爆發力,又能保有乾淨的聽感。

台風穩健,值得喝采

Neo-Classical 15外觀上與雷爾斯一些其它款式的喇叭十分相似,然而細部設計更為講究,單體性能更為優異,相較於Classical 12 SE的熱情、活潑,Neo-Classical 15呈現的是穩健、從容的大將風範,讓人輕易感受音樂的本質所在!

器材規格

Neo-Classical 15
中高音單體:44mm鈦金屬壓縮式單體
木質號角寬度:46cm
低音單體: 15吋布邊紙振盆單體。
效率:96dB / W(1m)
阻抗:8Ω
頻率響應:35 Hz~20 kHz
分頻點:800 Hz
建議擴大機最大功率:600W
箱體材質:俄羅斯白樺木積層夾板
尺寸:550(w) x 1200(h) x 580(d) mm
淨重:90kg / each
建議售價:328,000元
製造商:雷爾斯
電話:02-2647-5757
網址:www.lals-audio.com.tw

入門光學唱頭的優選–DS Audio DS-E3 光學唱頭
來自日本的 DS Audio 唱頭以其獨特的光學感應原理產生訊號,和傳統的動圈或動鐵唱頭截然不同,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好奇的黑膠迷也想嘗鮮。那嘗試的代價很高嗎?未必,DS Audio 提供多種等級的產品,像是這款 DS-E3 便是他們家的入門級唱頭...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