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 ,攝影/郭振榮 2018/04/30發表,已被閱讀36,269
iFi的這Retro Stereo 50擴大機和LS3.5書架喇叭的套裝音響,讓我吃足了苦頭,最後又嚐盡甜頭。

這個Retro系列外觀設計走復古路線,Stereo 50擴大機,不但採用真空管放大,琥珀色的鋁合金面板拉有髮絲紋飾,四個左右對稱的圓形旋鈕,選擇鈕則一律使用搖頭開關,再加上那個竹製機箱罩,復古氣味濃到嗆人。那對與它成套搭配的LS3.5書架喇叭,單看型號就知道在向誰致敬。(還有誰?當然是BBC LS3/5A啦!)您可以單買擴大機或喇叭,但是,頂好的是一起買,整個搭起來,不僅好看,而且這當中有iFi Audio私藏的把戲。

我被耍了,但是之後樂得很。

iFi Retro LS3.5採2單體2音路設計,高音單體採用一只28mm絲質軟半球高音,低音則是一顆115mm的紙盆振膜低音,特別的是分頻點設在10KHz,幾乎是把那顆低音當全音域單體在用,高音單體只是拿來補足高音延伸而已。

故事從一開頭就不是很順利。商借這個組合,代理商琢磨了老久,遲遲沒有送來,後來還表示希望我去他們那裡試聽。這是唱哪齣戲啊?這一套六七萬的小系統,竟然還要我去門市聽?這種小系統就是要花時間玩,而且我事前就做了功課,知道這Stereo 50不簡單,數位類比通吃,且有多重音調調整功能,非常好玩,所以我才躍躍欲試。編輯出門試聽,只有短短兩三小時,通常都是大系統才需要出去聽,因為貴重的Hi End器材移動運送不容易,出去聽,對我輩也好,可以聽到門當戶對且已經調整得當的系統。像iFi Retro這種幾乎是組合音響的小系統,怎麼還要出門去聽呢?我心裡犯嘀咕,只道小林是不是不想讓我聽。

就這樣,自開口商借起算,一個月過去了。這天一早,我還沒進公司,就看到同事在Line群組留言:「iFi兩箱東西到。」我看到留言差點沒跳起來。好樣的,小林,看來我錯怪你了,你不是小氣鬼。

隔天,我特地開車去公司,興沖沖地把這兩箱抱回家。可是此後,我的嘴角就開始從仰角往下墜。夕陽無限好,只是我心如黃昏。

回到家,連忙拆箱。在瓦楞紙箱內,還用一個帶有提把的紙箱裝著,打開蓋子,裡頭四圍都是發泡緩衝材。嗯,iFi的包裝很用心,而且開箱的「奇摩子」(心情)很好。不管是Stereo 50或是LS3.5,都用一個棉布套裝著,開口的抽繩一拉就可以綁起來。我很喜歡這種包裝,就像是高級皮件一樣。

初體驗—一反以往經驗,我迷惘了

先把Stereo 50擺上音響架,再把我的PEL Quattro Plus請下喇叭架,將LS3.5放定位。這LS3.5的體積很小,投影面積大概跟一本常見的25開本圖書差不多,高度則跟一本常見的16開本雜誌相當。原廠認為竹子的重量是木頭的兩倍輕,硬度卻是三倍,所以,LS3.5的箱體用的是竹子而不是常見的MDF。為了增加強度,前帳板用上兩倍厚的的板材。iFi認為如果在箱內放太多吸音材料,不利於喇叭的頻寬,因此,他們改採類似樂器的作法,裡面盡可能地減少吸音材,只少量使用一種以Amino-plastic做的開孔泡棉,聲波進入孔洞後得有效衰減。另外,他們在箱內用上類似吉他音樑的設計,這些音樑不僅可以強化箱體,更能調整聲波頻率進而創造出理想的音色。Onkyo D-TK10和昂貴小喇叭Kiso HB-1都有這樣的設計。LS3.5則是目前為止採此設計最便宜的喇叭。

高音用28mm的絲質軟半球單體,中低音則是一只4.5吋、115mm的紙盆振膜低音。不過,我怎麼看怎麼量,這單體都沒有到原廠講的尺寸,也比LS3/5A用的那個110mm的單體更小一點。原廠強調,材料和技術的進步,加上運用了諧振更低的沖壓框架,這個低音單體性能更勝當年的KEF B-110。

網罩採用磁吸設計,原廠一共提供黑色和米色兩款,就看您家的布置適合哪一種囉。

是不是更勝LS3/5A?開聲就知道了。我以Auralic Aries Mini當轉盤,播放NAS裡的音樂檔案,連放幾曲,我嘴角的笑容漸漸消失了。LS3.5擺在我習慣擺放的位置,平常我的PEL Quattro Plus都放那裡,如果帶了書架喇叭回來,多半也是放那邊,可能間距再調一調,座位移動一下,有必要時作一點toe-in。我從來沒有在家裡的這個位置上聽到這麼糟糕的聲音。高頻和泛音很漂亮,但是下盤虛浮,中頻有解析但是沒有厚度和肉感。任憑我怎麼照著以往的經驗調整,似乎都不得法。怎麼這樣呢?

是因為管機還沒熱嗎?我放著音樂,去做點家事。回頭再聽,是比較好了,水分出來了,聲音圓潤了,可還是不夠好。Stereo 50上有豐富的音調控制,除了高低音量感可調,還有一個iFi開發的XBass功能,可以優化喇叭的低頻表現。我試著調節低音量感,好能換得更進步的聲音。是有那麼些的改變,但是,我還是不滿意。

背面有長條型的開口,原廠指出這是傳輸線設計的開口,但從原廠提供的剖面圖看,箱內並沒有曲折的傳輸線,只有板材隔出的長條狀通道,比較像是長條狀的低音反射孔。無論如何,這是用來提高低音效率的。

真是這麼不濟嗎?是LS3.5沒設計好?還是Stereo 50推不動?我心裡開始懷疑,Stereo 50驅動級用兩支ECF82做電壓放大,放大級則是左右聲道各用兩支EL84X作推挽放大。這其實就是EL84,但是iFi找來這個軍用管,電氣性能比一般的EL84更好,有更高的陰極射線峰值,因此輸出功率比一般EL84要多一些。一般的EL84推挽機,不過10瓦、20瓦,Stereo 50的輸出功率更高,有25瓦。這理當足夠應付書架喇叭了啊!我前不久才寫過Unison Research的Simply Italy的評論,那是單端12瓦的擴大機,推起喇叭嚇嚇叫,連管風琴都能聽。我的老友,新天新地故主人林主惟習以J. C. Verdier 8瓦的300B推JMR Offrande,亦是音響圈的美談。哪有25瓦推不動的道理?

我把自己的PEL Quattro Plus接上Stereo 50,唉呀,果然它是無辜的。聲音甜潤細膩,音色自然均衡,即便低頻和衝擊感稍遜,但是一加上XBass就也能熱血一番。連聽幾首曲子,我知道兇手是誰了。

換回LS3.5,再怎麼聽,就是覺得不對勁。我索性把喇叭拉近,間距80公分左右,椅子拉到喇叭前方約半米距離,然後略略調整喇叭內傾角度。邊聽邊調,直到不但喇叭消失於無形,而且可讓發聲體清楚具像並求細節的最大量。這是在幹嘛?模擬桌面情境的超近場聆聽。這樣聽,嗯,有點樣子,聲音輪廓非常清楚,密度扎實,厚度也出來一些,細節資訊量極為豐富。但是,這種距離,我根本沒辦法開大聲聽,因此就開小小聲,聽個半晌,實在無趣,起身遊走LS3.5周邊,喇叭小是小,可是我之前聽Totom Dreamcatcher時,那個喇叭跟LS3.5差不多大,但聲音可勁爆了。這LS3.5,又沒有Totom那樣的凶悍,又比不上LS3/5A的韻味,這要我怎麼寫評論呢?

外面竹製外箱,配合金屬的面板和旋鈕,加上搖頭開關的控制桿,造型十分復古。左側兩只旋鈕用以調整高低音量感,也是用以調整唱頭放大EQ曲線的旋鈕。右側兩只分別是訊源選擇及音量。右邊下方兩個是耳機插孔,左側下方的3.5mm插孔則是類比輸入,與背後的RCA二擇一使用。中央上方的四個搖頭開關,由左至右分別是:音調直通開關(不經過EQ調整)、3D聲場擴展、XBass低頻強化、數位輸入選擇。

自認搞不定,只好撥打急救電話

還是找人問吧!問誰?當然是問玩它玩最久的那位囉!我發了個訊給笙凱小林,把我的使用感想跟他說,告訴他,既然Retro的擴大機和喇叭可以分開賣,那我寫擴大機就好,喇叭我附帶提一下,因為實在不知道怎麼下筆。LS3.5那麼漂亮(原廠還附了黑色和米色兩個面網,就是要LS3.5好看),我實在不忍砍下這一刀。

小林很快就回我了。

「你在家裡試聽?」

「是的。」

「我打電話給你。」

立刻,電話響了。小林果然是行動派的。

「這喇叭不能照我們音響迷平常習慣的那樣聽。」

這是什麼話?我們這些人玩音響這麼多年,累積這許多經驗難道是假的?

「你試著把喇叭間距拉開,越開越好。最好找一個可以跟它共振的電視櫃或書櫃放上去。」

小林要我學他在高雄音響展裡做的那樣,把喇叭放上書架,讓它變成名符其實的「書架喇叭」。這又是哪招啊?

掛電話前,小林再三叮囑:「不要用一般的想法來看這對喇叭。而且,請務必搭配使用內附的喇叭線。」

我的媽媽咪啊,連喇叭線都還要用內附的?當評論員這些年,若非遇到特殊規格端子,哪有用原廠隨箱附上的線材的道理呢?

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劍,第一件事,就是要他把自己所演示的招式給忘掉。現在,我得把以前的經驗都忘掉,特別是那些「經驗上」告訴我絕不能做的「忌諱事」。

好難喔。但是,這真有效嗎?

我環顧家中環境,決定先找書房著手,那裡在靠窗處,有一整排系統家具的桌面,桌面兩端則連著靠牆的書櫃,桌面下方還有抽屜。這個算得上「犯大忌」,我決定從這裡開始驗證小林的話。我把LS3.5放在桌面兩側,拉開約210公分,為了避開緊鄰的書櫃反射,讓喇叭內傾一點。接上Stereo 50,開聲。

從Retro Stereo 50背後豐富的端子可以看出它的功能適應性有多高,不管是類比還是數位,一律通吃無誤,就連藍牙無線也有。

聲音乾淨,細節豐富,音色愉悅明亮

哇,不一樣了,我把音量開到近11點方向,在這空間裡算很大聲了。不錯,厚度出來了,下盤穩多了,聲音在乾淨之餘,還帶有稍早沒聽見的韻味。我用MacBook Pro當訊源,用USB接Stereo 50,Stereo 50除了一組USB數位輸入外,還有一組同軸和光纖共用的數位端子,此外還可以藍牙播放,相當符合現代人聽音樂的習慣。我很喜歡iFi官網上的一句話,「Music is in the air」。確是如此,只要有網路,就有音樂,現在最方便好用的訊源,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智慧型手機。Stereo 50內建的DAC以Burr-Brown的解碼晶片(由BB Japan所生產)為核心,再搭配iFi母公司AMR的特殊技術,支援數位規格高達PCM 32bit/768kHz、DSD512、DXD768kHz的水準。在PCM解碼上運用最小相位濾波,在DSD/DXD解馬上運用完美位元濾波,得以消除聲音的金屬銳利感。他們家的DAC效果不俗,我同事蔡承融聽過了micro iDSD BL隨身DAC耳擴之後,立刻掏腰包買下。在我聽來,細節資訊量非常豐富,但是卻無毛噪生硬感,確實有其一套。

聽Cassandra Wilson唱「Tennessee Waltz」,開頭那鼓聲配上貝斯撥奏的音粒龐大渾圓,充分展現近距離收音的真實感。Cassandra Wilson的歌聲深沈而有厚度,饒富韻味。找回厚度的感覺真好。嗓音要有細節,聽明了咬字、換氣、轉音、喉韻,這人聲才有味道。我深深覺得,LS3.5最厲害的強項就是細節,這些細節資訊聽來一覽無遺。聽李宗盛的「山丘」,他那辨識度極高的嗓音,帶著壓抑的沙啞喉韻,透過這個Retro組合聽起來格外分明。我覺得Retro這套音響聲音活潑而帶有明亮的愉悅感,若在一個軟調性的空間會如魚得水。可是,我這書房在中高頻段有共振,一方面會吃掉細節,二方面音量一大就會噪。最大問題就出在一側分離式冷氣埋管用的假牆,加上另一側幾乎無物的水泥牆。

我決定把Retro搬出去。LS3.5這麼小,Stereo 50也不過區區25瓦,我家客廳連同飯廳,不計算連通的開放式廚房就有28平方公尺,這個空間足夠擺落地喇叭了,LS3.5行嗎?

我記得小林的建議:「喇叭間距越寬越好」。我習慣把喇叭放在短邊,然後留下喇叭後方約3米的空間,好拉出舞台的餘裕,剛開箱的試聽也是這麼放。這回,我改放長邊。喇叭直接落在JMR Magic Stand上,這是個全MDF木質腳架,而且底部沒有腳釘,是全平面直接落地。JMR原廠就是要透過喇叭和腳架直接接觸的耦合,讓書架喇叭低頻截止點前的滾降斜率更平緩。我把LS3.5左右拉開250到260公分,我的頭部位置距離兩喇叭的單體中央約210公分,兩喇叭距離背牆則約1公尺。這是個很不標準的擺放法,擺好喇叭,坐回座位時,我心裡怪不踏實,推想等一下聽到的多半是空洞不實的聲音。

結果完全出乎意料。

善用低音調節,還你好聲音

外面空間大,一般咸以為小喇叭在小空間,大喇叭才放大空間。像LS3.5這麼小的喇叭,放三坪半的書房都嫌大了,何況是外頭的半開放空間呢?可是,一開聲,我自己都嚇一跳。聲音形體和輪廓清清楚楚,具像且具體。中央區域哪有空虛?可清楚了,可豐富了,可有料了。聽Tom Jones唱「Did Trouble Me」,那厚實富有磁性的嗓音把Tom Jones的形體帶了出來。在XBass和低音調節的輔助下,該曲中的大鼓超過我的預期。斑鳩琴和鈴鼓則顯露出相當的活潑,也把舞台的寬度和深度都帶了出來。

我登時明白了小林的用心,當初找我去他那裡聽,不是他小氣不想借我,是因為Retro要發出好聲有撇步,所以想一對一親自指點。我沒料到這棋局藏有神機,只道是尋常器材,經高人指點,這才豁然開朗。只是,經過這幾回交手,對Retro這套音響的本領,心裡多少有點譜了。我認為應該可以更好,更活生一些,細節資訊也或許可以再豐富一點。再試。

我將喇叭做了適當的內傾,這下果然讓細節更多,也讓聚焦更明確,舞台更深一些。鈴鼓聽起來比先前還要活生,金屬片撞擊感更清楚了,而且就是從一個位置發出來的,定位精準。iFi原廠說LS3.5雖然是小喇叭,但是他們特別注意時間相位一致的問題,時間相位一致了,高音和低音就不會各唱各的,甚至還彼此打架,乃是趨近於從一個點發出聲音來,能以同時抵達聆聽者的耳朵。時間相位一致有什麼好處?這能讓形體更清楚,定位更準確。我不清楚原廠到底怎麼做的,但有一點讓我覺得十分稀奇。LS3.5的分頻點設定在10KHz,您沒看錯,10KHz。這表示那個中低音單體幾乎就是一只全音域單體,負責了絕大多數的基音,以及相當範圍的泛音頻段,高音單體僅僅負責補充更高頻段而已。而且僅對高音單體做了1階分音的高通,中低音單體則完全自由發聲。難怪乎iFi敢說他們做到了時間相位一致,也難怪乎聲音可以這麼平順。這個原廠宣稱的優點,我的確聽見了。

聽搖滾能嗨,聽女聲好毒

繼續聽,既然調整的方向對了,越調越好聽,這下我可樂了。雖然個頭小,LS3.5可以有很大的聲音,加上一點低音調節,可以唱出帶勁的搖滾樂,不管是聽Guns N’ Roses唱「Don’t Cry」或「September Rain」,還是讓Bono帶著團員一起控訴這個世界的不公不義,那個搖滾樂裡的強節奏,並不因為擴大機是EL84X而稍感遜色。當然,NuPrime ST-10的150瓦推Quattro Plus會更厚實飽滿,力道更強,速度更快;但是我還真是頭一回體驗到EL84管機推這麼小的喇叭,精神充沛地唱這些搖滾歌曲。

可以唱搖滾樂是一回事,Retro放起流行女聲,頻頻放毒,這才厲害。或許正因為是EL84管子的緣故,聲音有種迷人甜味。不管是周蕙還是萬芳,是黃鶯鶯或是王菲,姐姐們各人嗓音盡不相同,但Retro卻在她們聲音上一視同仁地灑了糖霜。原廠表示Retro Stereo 50是A類放大,師法Marantz、Telefunken等經典線路,並應用了自家的現代技術,是這個緣故嗎?我不知道。那誰比較甜呢?我不是在問這些歌后們誰厲害,我問的是這甜味的源頭所在。是LS3.5?還是用了EL84X的Stereo 50呢?很難講。因為如果單用Stereo 50推我自己的PEL Quattro Plus,聲音比我用NuPrime ST-10聽起來更甜潤一些;若改用NuPrime來推LS3.5,那在Stereo 50聽得的甜味又少了一皮。可是,兩者加在一起聽,那又是另一番風貌。左比右比,我覺得還是把Retro成套搭最好聽。

成套搭配最好聽,連喇叭線也要搭在一起

甚至連喇叭線也要搭一起。我試著用我自己的喇叭線來接,怎麼聽就是不如iFi自家附上的喇叭線好聽。我自己的喇叭線並不差,是條細膩與動態兼有的好線。幾番我帶回身價數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喇叭線回來與之相比,還不一定會輸,至多也是小輸而已。 可是,拿來接Retro,就怎麼聽怎麼怪。總覺得聲音氣勢多了一些,中低頻更飽滿一點,好像分離度變好了,但是,就是少了一股韻味,而且讓整個Retro有點失衡。這種感覺有點像是改車改過頭,沒有考慮到整體表現一樣。我端詳iFi這喇叭線,原廠表示這是專為Retro量身打造的,以銅鍍銀為導體,每極有三股線絞繞,每條有六股,香蕉插也是訂製的波浪片香蕉插。看似無甚奇特,買捆線回來,自己也能做一對。但是,換上這喇叭線,Retro呈現出來的聲音就是比較自然,在鮮明輪廓、清楚形體、開放音場間,取得一個完美的平衡。果然,西裝還是訂製的最合穿。

端子配線一應俱全,喇叭線搭配起來聲音很好,建議搭配使用。

小音響,大聲音;請務必開大聲來聽,才見真本領

而且我發現,雖然這Retro只是「貌不驚人」的小系統,但是很能大聲唱歌。小聲還不一定顯得出它的本領,試著把Stereo 50音量開到11點鐘以上,就算喇叭擺得開, 依舊能有清楚飽滿的結像,而且音場寬闊,音樂的氛圍感很好。以Joan Baez那張鬥牛場演唱會為例,第二軌「Ain’t Gonna Let Nobody Turn Me Around」,Joan Baez僅在鼓聲節奏伴隨下清唱著,現場觀眾以掌聲回應著。不僅喇叭消失了,我甚至有種被現場聲響包圍、包覆、包裹的感覺,就如同置身現場之中一樣。歌曲不間斷地進入第三軌「No Woman No Cry」,現場的掌聲鮮活,還可感受到來自遠遠後方觀眾遞送來的興奮和歡欣情緒。Joan Baez唱歌咬字非常清楚,在Retro清晰透明的聲底下,這些資訊都一一浮現。不僅鼓聲和低音節奏呈現出相當的活力和重量,音量開大之後,還能維持厚度,就不容易了。這張專輯並不容易放的好,在某些系統上可能會嫌毛噪,高音量感有點白熱。但是如果這是錄音本來就有的,系統夠平衡,這些就不是問題,而是會很有現場演唱會的情緒張力。第六軌唱的是Beetles的「Let It Be」,當中加入了人聲和聲,Joan Baez把這曲子改的聽來像首福音歌曲一樣。iFi Retro把場給作大了,層次一出來,這歌就實足能安慰人,是啊,去吧,一切苦惱都去吧!

3D立體全像技術,彈指間擴展音場

我家電視櫃寬度不夠,只有120公分,我試著將Retro系統放上電視櫃,播放出來的聲音感覺放不開,間距窄了,自然施展不開。我從一開始的經驗就是這樣,LS3.5不是不能這樣靠近擺,但是在喇叭拉開之後,聲音表現會更讓人驚艷。這就好比汽車要在一定的轉速下才能發揮最大扭力一樣,LS3.5雖然小,卻不小家子氣,別小看它,它就就要小看你。可是,我家電視櫃就這樣唄,怎麼辦?

Stereo 50上應用了iFi開發的3D Holographic立體全像技術,有兩段可調,原廠建議可以中央檔位為標準,不建議關閉。但我試聽時,總覺得關上這個才是原汁原味,所以一直沒開啟。這時,我試著增加一級,中央檔位會讓寬度拉開一些,一聽,果然有效。推上去一個檔位則會增加音場深度,效果有點類似將喇叭toe-in擺放的感覺。不過,我依舊認為不開最自然,中央檔位還可接受,上面檔位就有點太過了。這其實就是透過演算法來改變時間相位,道理與環繞擴大機上的各種音場模式大同小異。雖說如此,我還是玩了好些時候。我發現在播放單聲道的歷史錄音時,這個功能可讓一些過於窄化的錄音打開來,聲音開展開來,音樂會更鮮活一些。


玩到這裡,我又突發奇想,既然Retro是以整組為概念設計的,如果把它當成一體式音響呢?近年來一體式音響越來越紅,把喇叭和擴大機做在一起,透過行動裝置來播放音樂,要能藍牙,還要可以連網。念及於此,我把LS3.5倒了下來,兩支喇叭靠近Stereo 50擺放,高音朝外,低音朝內,這是典型的一體式音響的單體安排。前幾回我每每嘗試都有新收穫,這次我踢到鐵板了。倒下來的聲音聽起來並不如立起來好,雖然低頻感覺更多一些,但清晰度減損。我調整了一下低音的量感,感覺低頻收起來確實有助於清晰度,但是聲音比較死板一些,不如立起來(即便是把喇叭靠近擴大機,像床頭音響那樣放)那樣活生。果然,LS3.5喇叭以樂器音箱為師的設計不是亂來的。難道把吉他放在棉被上來彈?別逗了。但是,放在電視櫃上,低頻的豐滿度比在JMR腳架上更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人家都在講避震、化震、隔震、導震,只有它還非要找東西跟他一起振。iFi Retro真是顛覆了我的音響觀點。

Retro Sereo 50的功能很豐富。在數位輸入檔位我試了USB和藍牙輸入,它的藍牙傳輸因為支援aptX,因此音質表現不俗,我用Apple Music放音樂,並找NAS裡的同樣曲目播放。當然無壓縮的檔案在頻寬、立體感、空間資訊、動態表現上都更完整,但Apple Music上的AAC檔也已然可以欣賞了,這又映證了iFi那句深得我心的話:「音樂都在空中。」

大方給足唱放和耳擴

此外他還有四組類比輸入,其中兩組高電平類比輸入有RCA和3.5mm可選,第三、四組則是唱頭放大,其中MM唱頭輸入的RCA端子也可調成高電平輸入使用。Retro Stereo 50上的唱頭放大,非常難得地有唱放EQ調整,可因應老唱片的非RIAA標準等化曲線,這在同等級的擴大機或唱頭放大器上,極為罕見。我聽過iFi的iPhono2唱頭放大,Stereo 50上的唱頭放大表現相當接近iPhono2,同樣是音色自然均衡,背景安靜;底噪低,動態就能出來,這是他們家唱放最強之處。但iPhono2的音質要更好一點,特別是加上了DC iPurifier或連接上線性電源,更添質地緻密和綿密厚度,音場也還會再打開一些。而且,iPhono2還有阻抗容抗可調,這就是Stereo 50少了的功能。(我實在不懂原廠為什麼不在Stereo 50上作容抗阻抗調整,而是加入等化調整。)

耳機輸出一次給了兩組,6.3mm和3.5mm各一組,真是誠意十足。明明只是一台擴大機,卻比很多耳機擴大機還大方。我用Sennheiser HD700來聽,在不添加任何效果下,感覺音場略平面,而且聲音的安定性不夠好,推喇叭的表現比推耳機要更好一些。但是,它有一點好處,就是有XBass、3D Holographic以高低音調調節可以變化,聲音多了調色盤,自然多了趣味和適應性。我非常感謝Stereo 50讓我在HD700上聽見這麼雄壯有力的鼓聲,單是「Hotel California」一曲,就要讓我拍手叫好了。相對之下,NuPrime DAC-10H的音色更為自然,質地更乾淨,音場也較為開放(不是iFi的3D Holographic那種開闊感,而是一種沒有壓力的開放感)。唯獨鼓聲,就算提高增益,也不及Stereo 50在開啟音調調整後打得猛烈。需要真正厲害的耳擴?還是得花錢另外買,iFi自己就有出。這個奉送的耳擴不能做太好,不然他們那些真正厲害的耳擴怎麼賣。


此外,原廠還有一樁值得嘉許之處,就是他們盡可能地附上了所有可能用到的配件。很少有廠家會提供這麼完整的配件包,不僅有喇叭線,還有一對訊號線,有遙控器(只能調音量,其他功能都要在Stereo 50面板上操作),有3.5mm轉6.3mm的耳機轉接頭,有方形轉圓形光纖端子轉接頭,還有一組四個3M的透明橡皮腳墊。為了讓您在裝真空管時,手上的油印汗水不會沾染到真空管上,內中還有一副手套。是不是覺得iFi很貼心呢?真的是買一套回家就什麼都有了。

開一筆錢,就解決了音響大小事

如果您是音響懶骨頭,想買一套音響在家聽,可是不想費心搭配,也不想多花太多錢,更沒時間搞喇叭擺位什麼的。最好就是往電視櫃上一擺,往邊櫃或書櫃上一放就好。這些在音響迷看來萬萬不可做的事,卻是您一心所求的。若您恰好又對家中擺放的東西外觀很看重,最好能呈現出一種人文風格,而且百看不膩。那麼,iFi Retro組合就是您該考慮的。因為喇叭可以拉開,所以可以發出比一般一體式音響都更大的聲音;因為它功能豐富,對應於未來家裡器材的擴充,都能配合演出。

我已經把該怎麼用的經驗都告訴您了,您不必走冤枉路。購買請找代理商,最好去門市走一趟,讓他們親自傳授使用秘訣,之後再參酌我的經驗筆記,您一定可以玩的比我還好!

器材規格

Retro Stereo 50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25W(純A類)
頻率響應:10Hz ~ 80kHz
總諧波失真:<0.2%
訊噪比:>101dB(擴大機),>90dB(MM),>80dB(MC)
DAC動態範圍:>113dB
使用真空管:2 x ECF82; 4 x EL84X
數位輸入:USB 3.0 x1、同軸x1、光纖x1
類比輸入:RCA (line in) x2;RCA (phono) x1;3.5mm x1
耳機輸出:3.5mm x1;6.3 mm x1
最高解析率:PCM 768KHz;DSD 24.6MHz;DxD 768KHz
消耗功率:75W
尺寸:300 x 153 x 226 mm (W x H x D)
重量:5.8KG
售價:48,500元

Retro LS3.5
型式:2單體2音路傳輸線式書架喇叭
單體:28mm絲質軟半球高音x1;115mm紙盆低音x1
頻率響應:60~20KHz
靈敏度:90dB/2.83V/1m
分頻點:10KHz(僅有高音做高通一階分音)
尺寸:146 x 268 x 226mm (W x H x D)
售價:24,800元

Retro Stereo 50與LS3.5合購特惠價:64,500元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笙凱
電話:02-8626-0773
網址:www.sk-audio.net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