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董鴻鈞,攝影/郭振榮 2018/02/08發表,已被閱讀186,019
傳統的觀念,認為Hi-End器材內部用料設計應該要「不肯妥協」,不計成本將用料使用到最好、最滿,而且DAC、前級、後級,甚至左、右聲道應該獨立成件,如此不但可以避免各電路互相影響,還可以讓音響用家享受器材搭配的樂趣,相較之下,all-in-one的設計則多見於消費型家電產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難登Hi-End的殿堂。然而,傳統的兩聲道玩法,對一般人而言,所費不貲,而且佔掉不少居家空間,再加上這樣的系統需要用上多條訊號線與電源線,我想一般人很難接受這樣的「Hi-End」怪物出現在家中。

然而,法國知名音響廠牌Micromega在2016年推出了M.One all-in-one器材系列,除了融合多種數位播放功能,更採用發燒友較為認可的A/B類,精美的外觀設計,加上外觀顏色可接受用家訂製,更讓M.One具備充滿法國風情的時尚氣息,一掃過去all-in-one器材給人的廉價印象。該系列除了一開始推出的M.100外,還有擴大功率更高的M.150。這次,代理商將M.150送至本站,讓本站體驗Micromega如何在如此纖薄的機箱中,傳達變化萬千的音樂世界。

Micromega:以上掀式CD播放機打響名號

M.One的推出,在市場中掀起不小的討論,事實上,這並不是Micromega的第一次。在過去,Micromega推出的產品,總是展現突破傳統的思維,受人關注。在正式介紹M.150之前,我們不妨花些時間,回顧一下Micromega的歷史。

Micromega由知名音響工程師Daniel Schar於1987創立。隔年,他便以上掀式透明壓克力蓋的設計,打造出創意獨具的CDF1-Digital,前衛的外觀設計,可以與B&O相提並論,而轉盤與DAC分離式設計,更為該CD播放機打造重現好聲的基礎,而上掀式的讀取機構,比起當時主流的抽屜式讀取機構更為穩固,成為不少發燒友心目中的經典CD播放機。然而,Micromega也與許多歷史悠久的知名音響廠牌一樣,經歷過財務危機,並於2007年由機電公司Soc Industrielle Cial Materiel Mobilier(簡稱Sicom)所收購。

幸運的是,Sicom的老闆Didier Hamdi本身是個音響愛好者,而Micromega的靈魂人物Daniel Schar在收購之後也得以留在公司,繼續發揮創意,打造出一台台令人驚豔的音響器材,例如2009年,他們便推出AirStream WM-10無線數位播放機,讓用家可以透過雙聲道系統以無線方式播放手機上的音樂,打破了Hi-End與3C之間的籓籬。2012年,他們又出乎市場意料地,推出桌上型的My系列,從DAC、綜擴、唱放到喇叭一應俱全,各個雖然在法國製造,但是尺寸與售價皆展現極高的親和力,成功打入年輕族群市場。2016年,Micromega推出all-in-one設計的M-One系列,多功能的強大播放能力,加上如同現代金屬雕塑的厚實機箱,還有跳脫傳統的「M.C.F」客製化色彩外觀,又吸引不少發燒友的目光。


不斷打破成見的法國音響廠牌

Micromega由兩個希臘文字根「micro-」(小)與「mega-」(大)組成。我猜想,這個名字應該並非Daniel Schar憑空創立,因為早在1752年,法國著名的啟蒙時代思想家伏爾泰便推出了一本科幻式哲學小說《Micromégas》。該小說的主角——Micromégas,是個遠住在天狼星系某個行星上的外星人,該行星上的所有的人事物都巨大無比,無法以地球的時空觀念思量,例如Micromégas在小說中雖然剛步入成人階段,但年齡已經670歲,而且身長39公里,大大超乎地球人所能想像。

Micromégas對於昆蟲特別有興趣,他寫了一步昆蟲學著作,沒想到卻因此被該星球上的一位神職人員所譴責。Micromégas失望之餘,便決定展開一段星際之旅,探索外星的昆蟲世界。

他來到了太陽系,先是在土星歇腳,結識了一位身長2公里的土星人,兩人結伴來到地球。由於這兩個人身軀都十分巨大,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對他們來說都過於渺小,肉眼沒辦法馬上察覺,他將衣領上的鑽石打碎做成顯微鏡,才發覺海洋中是有鯨魚存在。後來,Micromégas無意間在海洋上撈到一艘船,本來他以為撈到的是地球某個生物,又進一步發現船上還有更多迷你的生物。Micromégas本來以為這些生物是昆蟲,但是他又發現這些生物能溝通,懂測量,具有智慧,原來,他們不是昆蟲,而是人類。

M.150的端子眾多,在底板上以圖像清楚標示每個端子的功能。

然而,Micromégas在跟人類溝通過後,卻大失所望,因為他發現人類心胸狹窄,眼界短淺。Micromégas決定寫一本書,讓地球人可以了解「萬物的盡頭」,寫完之後便與土星人一同離開地球。然而,地球人將此書打開一虧究竟時,卻發現書中一切空白,什麼都沒有寫......。回顧Micromega的產品歷史,不難發現他們的產品一如其名,「可大可小」,而且Micromega就像伏爾泰筆下的外星人主角依樣,藉由源源不絕的創意試圖探索音響的各種可能,打破一般人對於音響器材的成見。

M.150的喇叭輸出端子旋鈕以碳纖維製成,可以進一步發揮避振功能。

在M.150底部的四角,各搭載一枚金屬角錐,可避免平面傳來的震動影響到M.150的表現。

M.C.F打造專屬自己的M.150

大略回顧了Micromega的歷史之後,我們現在將話題回到M.150身上。M.150推出時便以精緻的外觀作工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以這次送來評測的M.150為例,其箱體外觀為樸實的銀灰色,但是不難發現箱體外殼由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最薄的地方目測也超過0.5公分,然而,箱體高度才5.6公分,讓M.150看起來不會笨重,反而多了一分纖細的優雅,而且外殼頂部還刻有兩道凹槽以及Micromega的Logo字樣,更賦予這台器材散發精品的形象。

另外,Micromega還提供M.C.F服務,讓用家在選購M.150時,選擇外觀顏色,打造出獨一無二、專屬自我的M.150。M.C.F除了陽極黑與陽極銀兩種經典基本顏色外,加購800歐元便可在白、黑、紅、橘、藍五種基本色款中選擇。加購1,000歐元,還可自181種顏色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外觀。去年代理商百鳴在各大音響展中,展出亮橘色的M.150,搭配同色系的Focal Sopra喇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這次送來本站的M.150為陽極銀基本款,但依舊散發精緻、優雅的氣息,試聽室其它器材與之相比,皆相形遜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150所附的遙控器,並非採用公版設計,而是採用像智慧型手機一般大小的設計,操作時,遙控器要橫著拿,就好像拿電玩遙控器一樣,富含趣味,這樣的設計,相當能抓住年輕族群的心!

M.150的實體遙控器採橫式設計,操作時以雙手握持,握感就是與一般的遙控器不一樣。

纖薄機箱依舊採用A/B類擴大電路

M.150雖然比起一般音響器材要來的纖薄,但是在數位輸入方面,就兼具乙太網路孔、Wi-Fi、USB Type-B、AES/EBU、S/PDIF同軸、Toslink光纖等不同輸入方式。值得一提的是,M.150還具備2個專門接收I2S訊號的HDMI端子,根據原廠透露,是要搭配未來推出的CD播放機使用的。數位音訊進入M.150後,會經過SRC ComTrue CT730晶片轉換成I2S訊號,在傳送至CPLD晶片調整時脈,其中44.1與48倍數的取樣率訊號擁有個別的時脈訊號控制,這樣的設計可進一步將低Jitter的產生。接下來,數位音訊會傳送至Analog Devices SHARC處理晶片進行數位音控以及DSP處理,最後再由AKM AK4490EQ DAC晶片轉換成類比訊號。

在類比電路的部份,M.150具備了MM/MC唱放與綜擴功能,可以接收來自黑膠唱盤、RCA非平衡與XLR平衡式的類比訊號,在類比輸出方面,除了喇叭輸出端子外,還提供了一組XLR Pre-Out輸出,而在面板OLED螢幕上,還隱藏了一個3.5mm耳擴輸出孔。由此看來,M.150只要再搭配喇叭,就可以組成一套完整的數位播放系統,而且M.150獨特的外型設計,可以平放,也可以壁掛,大大節省空間,也免去了器材搭配的煩惱。

M.150令人驚豔的地方除了絕美的做工還有多元的播放功能外,更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Micromega依舊採用了A/B類擴大電路,每聲道在8歐姆的承阻下輸出功率達150瓦,比同系列的M.100高出50瓦。大家都知道,許多all-in-one的器材為了節省內部空間,便會採用效率較高、體積較小的D類擴大,但是Micromega原廠擇善固執,依舊在輕薄的M.150中使用失真較低、頻寬更為寬廣的A/B類擴大電路,以耐熱能力較高的功率電晶體為基礎,建構出平衡式的A/B類擴大電路。

由於A/B類擴大效率較低,容易產生熱能,為此原廠在M.150箱體中間設計了一個散熱通道,並在箱體兩側設置了類似同廠My-Amp上看到的散熱孔,而在散熱通道中,還搭載了低噪的磁浮式風扇,協助散熱。我在試聽時,完全感受不到風扇運作的噪音,不用擔心這樣的設計會影響到聽感。

另外一方面,M.150小小的箱體,當然不可能塞得下體積龐大的環形變壓器做為電源供應,為此原廠採用小體積、高效率的LLC諧振交換式變壓器,而且左右聲道各一,雙單聲道設計,避免兩者互相干擾,可以進一步提升左右聲道的分離度。


內建M.A.R.S空間校正

M.150與M.100雖然在外觀與電路設計上相同,但是除了輸出功率的不同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那就是M.150每一台都內建「M.A.R.S」空間校正功能。在M.150包裝內部附有一支測量用的麥克風,以鋁合金打造,看起來就相當精良、專業,質感比許多AV擴大機所附的小型麥克風要高出許多,可以用來測量聆聽位置上左右聲道的音量大小與訊號相位,而M.150內建DSP程式便會依據測量結果,校正訊號。這樣的功能,可以將喇叭擺位以及空間聲學的影響盡可能降低,讓令人頭痛的喇叭擺位問題變得易如反掌。

關於「M.A.R.S」的設定方法以及功效,本站先前在「無影神拳打破空間與擺位拘限——Micromega M.150 M.A.R.S 設定篇 」中已有詳細描述,經過實地測試,就算喇叭擺位不甚理想,開啟M.A.R.S Room EQ功能後,不但左右聲道聽感也一樣平衡,而且音場變得更為寬闊,聲音形體、定位也變得更為凝聚、明確,更重要的是,音色並沒有因為M.A.R.S的作用而變得扭曲。相較於M.100的M.A.R.S功能還要透過加購方式才能獲得,M.150的功能更為全面,推力也更為強大,使用上更讓人感到無後顧之憂。

M.150在包裝內附有M.A.R.S空間校正功能專用的測量麥克風。

APP具備多種貼心設計

由於M.150具備DLNA網路串流播放功能,為此,原廠為M.150設計了專屬的遙控APP「Micromega」。這個APP採用白底的GUI設計,版面清爽,操作簡易,只要M.150連上家中的區域網路,那麼APP在開啟後便後自動搜尋M.150的IP位置,便可控制M.150,讓用家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編輯播放清單、選擇訊源以及其它基本的播放操作功能。另外,這個APP也內建世界各國的網路電台列表,對於喜好聆聽世界音樂的用家,無疑是探索世界的方便途徑。

雖然大部份各家音響廠牌所推出的DLNA遙控APP在功能上大同小異,但「Micromega」這個APP具有許多貼心的小設計,像是透過手機側邊的音量調整按鍵,便可以直接調控M.150的音量,而且當手機進入待機模式時,用家也無需將手機解鎖,便以透過這個方法調整音量。此外,透過這個APP,用家也可為訊源更換名稱,比如說「Opto」就可以改成「電視」或是「PS4」,讓訊源名稱不再是陌生、冷冰冰的代號。


Micromega推出的APP讓用家為每個輸入端子重新命名,而端子選擇以圖像式呈現,一目瞭然。

Micromega APP中音量調整功能可以透過手機上的實體按鍵直接操控,就算手機進入待機模式未解鎖,也可以調整音量,十分方便。

雷諾瓦畫作般地鮮豔、活潑

試聽時,我以DLNA有線播放方式,播放公司NAS內儲存的音檔(皆為透過iTunes自CD轉出的Apple Lossless檔案),搭配的喇叭為Dynaudio Contour 60,而M.150上所用的電源線為TcM Transmission Cable Maestro電源線以及DC-Cable Mix-2喇叭線。由於M.150背板面積較小,又布滿個是端子,再加上上部有鋁合金機殼遮蓋,我在安裝時發現,若線材端子過大,或是線材過硬,安裝時會較為費力,尤其若喇叭線是採用Y插,更有可能會刮傷金屬機殼的內側,因此使用M.150時,線材以端子體機小、線身柔軟的線材為宜。

M.150在面板中央與頂板上各搭載一個OLED螢幕,開機時,Micromega與M.One系列的Logo自螢幕中出現,從上觀看,兩個螢幕中圖像字樣彷彿水晶中形成的全像圖像。Micromega在這個小小的地方又帶給用家驚奇的視覺體驗,再度讓人感受到Micromega過人的設計巧思。

首先播放的是L’Arpeggiato樂團在《Via Crucis》(Virgin 50999 694577 0 8)專輯中演奏巴洛克時期波希米亞地區作曲家Biber的〈L’Anonciation〉。一開頭如同冥想般的小提琴拉奏橋段,即便運弓迅速,但是其音色透過整套系統的呈現,始終保持絲綢般滑順、圓潤的質感,賦予音樂神秘高貴的氣息。當小提琴拉奏到低音,M.150可以清楚呈現出小提琴音箱的共鳴聲,為小提琴的音色增添如同油畫般濃郁的色彩,還有奶油般獨特的香氣。至於樂曲中負責低音伴奏的Theoba,透過M.150的播放,聽起來猶如大型的粉色珍珠,顆粒感豐腴又不失精巧,更散發出柔和、豐富的色澤。

雖然Dynaudio Contour 60本身音色較為厚實,急具重量感,但是在M.150的搭配下,我可以清楚感受M.150能夠清楚、豐富的堂音,讓人感受到每一個空氣分子在試聽室中活潑震動,為錄音增添如夢似幻地聽感。Cornette的音色一如薄薄的油彩,質地輕薄,色彩卻不失濃郁的飽和度。

接下來播放法國大鍵琴演奏家 Pierre Hantai彈奏巴哈的《a小調奇幻曲,BWV944》以及《英國組曲第二號》的〈前奏曲〉(Mirare MIR251)。透過Micromega M.150推動Dynaudio Contour 60,大鍵琴的演奏聲質地如縷如絲,色澤華美,猶如莫斯科伊凡大帝鐘樓的穹頂,在湛藍的晴空下散發金色的光芒。透過這兩段大鍵琴的演奏,我發現M.150對於快節奏音樂以及慢節奏音樂的處理有很大的不同:像是在慢節奏的《奇幻曲》中,每個鍵觸後有著延綿的尾韻,營造出優雅從容的氣質;而在快節奏的《英國組曲第二號前奏曲》中,又展現敏捷的速度,各個鍵觸粒粒分明,展現出活潑的情緒。

情緒渲染強烈,表現力豐富

為了測試M.150的人聲表現,我首先播放Eva Cassidy在《Live At Blues Alley》(Blix Street Record G2-10046)中演唱的〈Tall Trees In Georgia〉。這首慢歌雖然沒有大起大落的動態起伏,但是十分考驗系統對於渲染力以及飄逸感的重現能力。透過M.150推動Dynaudio Contour 60,我聽到Eva Cassidy的歌聲,質地輕盈,氣息鮮明,自Dynaudio Contour 60喇叭傳出,彷彿可以感受到Eva Cassidy從口中傳來的氣息,而歌聲尾韻呈現的抖音,更顯靈活精巧,而連珠般的吉他伴奏聲,展現出敏捷的撥彈速度,音色有如琉璃雕塑般,有著澄澈透明的質感,又不失豐富的色彩。整個聽感,有如小功率推動高效率號角喇叭一般,輕鬆自在,又帶有極強的情緒渲染力。聽完了這張專輯,我又順手透過這套系統播放宋冬野這樣嗓音厚重的男聲,同樣也呈現鮮活、透明音樂質地,形體卻絲毫不受減損,感受不到沉悶、堅硬的氣息。

最後,我播放Antonio Pappano指揮國家聖西西莉亞學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演奏歌劇《威廉泰爾》(EMI 509990 28826 2 8)的前奏曲。這個前奏曲以小提琴獨奏微弱的樂段開場,即便音量細如游絲,但是透過M.150的呈現,依舊可以清晰感受到小提琴靈動的抖音,以及獨奏結尾高把位演奏時散發的高把位演奏。接下來,整個樂團齊力演奏,帶來有如狂風暴雨般的旋律,此時透過M.150的呈現,能量高漲,與之前的小提琴獨奏形成強烈的對比,可見M.150的動態範圍十分寬廣,詮釋起充滿戲劇元素的音樂可說是不費吹灰之力,游刃有餘,而且此樂段中的定音鼓敲奏聲力度扎實,形體碩大,又帶著迴盪在空間中的尾韻,雖然衝擊力道強勁,但聽起來卻又有無比的輕鬆感。演奏到最為著名的賽馬音樂,M.150也能勝任快速度節奏,短促的演奏,透過M.150呈現,音符各個粒粒分明不拖拍,生動展現出名駒競逐的畫面,氣氛熱鬧活潑。

能靜能動,耳擴表現不輸雙聲道播放

M.150結合多種功能於一身,而且又有絕佳的工藝設計,很多人會將其與Devialet推出的Expert Pro系列聯想在一塊。先前,我曾經評測過Deivialet雙單聲道橋接版本的Expert Pro 440,雖然這次試聽M150並沒有將Expert Pro 440同時比較,而且M.150並非採雙單聲道橋接設計,兩者相提並論有失公允,但是依據當時試聽的印象,Expert Pro 440反應靈敏,不論是播放快節奏或是慢節奏曲目,皆讓人感受到閃電般的收放速度,尤其是低音部份更為明顯,而M.150則予人「靜如處子、動如脫圖」的印象,在播放慢節奏的曲目時,能呈現出鮮明的聲音尾韻,為音樂增添華美、優雅的形象,而播放快節奏的曲目時,又能讓細節保持極高的清晰度,不會讓人有拖泥帶水的聽感。在聲音質地方面,M.150與Devialet Expert Pro 440也有極大的不通:M.150有如印象派畫家秀拉筆下的點描法將音樂拆解成許多細小的分子,每個分子都有的繽紛、活潑的性格,營造出寬鬆自在的質感;Devialet Expert Pro 440則由如玻璃或是不鏽鋼雕塑,光彩奪目,質地扎實。總而言之,這兩款定位相近的all-in-one幾種,對於聲音的詮釋手法極為不同,對我來說,M.150擅長表現古典樂中優雅、細膩的質感,而Devialet Expert Pro擅長詮釋咆勃爵士靈光乍現的機動性。

這次的試聽雖然以DLNA播放與雙聲道系統為主,但是我也利用Sennheiser HD595來測試M.150的耳擴表現,結果我發現Sennheiser HD595透過M.150推動播放《威廉泰爾》樂曲中的賽馬樂曲,力道強勁,密度扎實,而且音場的左右寬度彷彿擴及耳機外一公尺以上的距離,營造出廣闊的空間感。值得一提的是,M.150的耳擴內建「binaural」功能,透過DSP處理,讓用家聆聽耳機時,能產生假人頭錄音般空間感強烈的聽感。「binaural」功能共有「高」、「中」、「低」三種檔位,實地測試,「低」檔為的效果明顯最為優異,不會對於原音樂的音場與音色帶來明顯的扭曲,而且原本在額頭前空缺的音樂成像,一開啟「binaural」低檔位便立刻補齊,讓音像更為完整,彷彿有聆聽雙聲道系統的錯覺;至於「高」檔位雖然補齊了前方的音像,但是音場明顯略為縮小;而「中」檔位則彷彿將樂團拉到很遠的位置,其所呈現的空間感,彷彿是我坐在長廊的一頭,而樂團則位於長廊另一頭演奏,聽感甚為奇怪,我就不是很推薦大家使用了。


將夢想化為現實

與市面上大多數的音響器材相比,M.150的機箱不算大,以功能論,M.150一機可抵多台,在價位上來講也不算高到令人咋舌。在機箱與成本的限制下,原廠要將不同的電路塞入機箱中,又要考量到聲音表現,其設計難度絕對遠遠高於單件式設計的Hi-End器材。然而,Micromega的研發團隊彷彿音響魔法師,將各電路、功能成功融合唯一體,同時為用家呈現聽覺與視覺的絕美體驗,尤其M.150舉重若輕,變化活潑,讓人輕易感受到錄音中變化多端的音樂情緒,擁有觸動人心的渲染力。Micromega透過M.150,再度打破了一般人對音響的既定印象,將夢想化為實現。

器材規格

Micromega M.150
型式:DAC+綜擴
待機功率消耗:1W
運作功率消耗:185W
額定輸出功率: 2*150W(8歐姆)
2*300W(3歐姆)
訊噪比:數位輸入:107 dB(A)
平衡式類比輸入 : 103 dB(A)
非平衡式類比輸入:100 dB(A)
MM唱放輸入:>75 dB(A)
輸出阻抗:15mΩ@250Hz under 8 Ohms
阻尼因數:>500
THD:< 0.005% (8 Ohms, 1 kHz)
串音:<100 dB(1kHz)
類比輸入靈敏度:
唱放MM(47 kOhms):12 mVRMS
MC(110 Ohms):1.2 mVRMS
非平衡 : 1.4 VRMS
平衡:1.7 VRMS
超低音輸出分頻點:400Hz
尺寸:430 x 350 x 56 mm
重量:9.3kg
定價:238,000元
百鳴音響
電話:04-2463-7799
網址:www.currants.info

什麼功能都包了–T+A R 2500 R 綜合擴大機
若說 T+A 的 R 2500 R 是台綜合擴大機,那就太小看它了。它是一台綜合擴大機,也可以當前級使用。它內建 DAC 可解碼,還有串流播放功能。它還內建 CD 轉盤,更可收聽廣播。它可藍牙播放,也可連接電視。如果只把 R 2500 R 當作是一台綜合擴...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