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漢丞,攝影/郭振榮 2017/05/24發表,已被閱讀158,777
當我為AVM Ovation SA 6.2後級的評論,寫下這樣的標題時,感覺上是個空標,但對於聲音的形容,透過文字確實有難度,這部後級帶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我並不是第一次聽AVM的器材,但這一次感覺確實和以往很不一樣,AVM既有的解析力與音樂情報量依舊,可是益發顯得溫潤柔順且自然的聲音表現,在表現「音樂性」這件事情上面,讓人與音樂的距離更近了。

私心想借回家聽

這部SA 6.2後級原本不在編輯部表定的評論清單當中,而是我自己向代理商借回來聽的器材,這當中自然有我的私心,就是我自己想聽。去年編輯部曾經借回Ovation A 6.2綜合擴大機,可惜我因為手上評論太多,失之交臂,沒機會從編輯手上搶過來聽幾天,知道代理商手上有一部SA 6.2後級,等著高雄音響展亮相,於是情商借回,等於在高雄音響展之前順便幫代理商熱機。聯絡妥當,第二天SA 6.2後級就出現在編輯部,等咱們家藝術總監拍照完畢,我等不及趕緊搬回家聽了。

SA 6.2後級送來的時候裝在專業航空運送機箱,光是這個外箱訂做就不少錢了,不過為了運送安全,AVM寧可多花點錢訂做專用機箱,好處是確保機器在運送過程中不易受到損傷,但缺點是很重啊!這SA 6.2後級本體重量為21公斤,一個人搬動不算太辛苦,可是加上機箱之後重了許多,一個人勉強可以搬,但最好兩個人一起來,才不容易閃到腰。我在公司要把SA 6.2後級搬上車時,同仁兩人四手地幫忙,我倒輕鬆,回家之後一個人要從後車廂搬出來,然後把機器連同機箱一起扛上二樓,那可費了好一番工夫。還好,這玩音響的「大力之功」練了好多年,總有方法避免傷筋挫骨,安然把SA 6.2後級給搬進來。



SA 6.2後級尺寸不算特大,以後級來說,只能算中等體型,但是SA 6.2已經是AVM自家「第二名」的後級,只在SA 8.2後級之下,這麼說來也稱得上「次旗艦」。以尺寸來比,SA 8.2就顯得龐大,而SA 6.2則相對小家碧玉些,模樣秀氣些。以功率來比較,老大哥SA 8.2輸出功率每聲道450瓦,SA 6.2則減半,變成225瓦,看起來少了一半,可是實際上並不會感覺力道少一半,因為輸出功率是電學上的意義,轉化為聲能時,音量並不會差距一倍。以汽車來比喻,150匹馬力的引擎,對比300匹馬力的引擎,速度並不會快上一倍,只是加速時間略有差異,極速略有差異,擴大機也是如此,雖然SA 6.2的功率比SA 8.2少了一半,但是225瓦的輸出功率,應付絕大多數喇叭肯定夠了。

大功率還要大電流

身為德國音響製造商,AVM做機器依然有著一絲不苟的堅持。225瓦的輸出功率,AVM在SA 6.2裡面裝上了1000 VA的強力環形變壓器,提供強勁的電力供應。內部放大線路採雙單聲道設計,每聲道使用12個MOS-FET功率晶體,最大輸出電流可達180安培。這什麼意思?代表SA 6.2是大電流輸出的後級。

為什麼音響評論都會強調大電流的設計?因為功率只是簡單的測試數據,控制喇叭單體的能力則不光是功率,還必須包括輸出電流量。當後級輸出功率驅動喇叭時,喇叭相應會產生所謂「反電動勢」,把擴大機送來的推力抵銷回去,這時候如果後級沒有足夠的電流量,喇叭反推回來的反電動是,很容易讓後級軟腳,控制力道不足,所以AVM的大電流設計,就是要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喇叭有反電動勢,我後級有大電流,想抵銷我沒那麼容易,乖乖受SA 6.2後級控制吧。


複雜三組獨立供電

從外表看來,SA 6.2的設計簡簡單單,藍色大尺寸顯示幕,顯示後級的工作狀態,底下五個開關按鍵,用來做細部設定,可是內部就複雜了。以電力供應來說,放大線路用上剛剛講的1000VA大型環形變壓器,而第一級放大也獨立供電,另外使用容量較小,但是工作更安靜的變壓器,而邏輯控制線路也另外獨立一個供電迴路,如此一來,三個不同功能的線路,各自有獨立供電,就不會讓供電噪訊在三者之間竄來竄去了。

其實這個複雜的三組獨立供電設計,是為了要簡化問題,1000VA的大型環形變壓器,當然可以供應全部的電力,可是在輸入級、放大級與邏輯控制線路之間的噪訊,就容易混入放大訊號中,為了避免問題發生,乾脆全部獨立供電,這是防範未然的設計。


DC直接交連

再來,SA 6.2的輸入級採全平衡設計,而且完全捨棄交連電容,採用DC直接交連,這代表SA 6.2的輸入級在訊號路徑上,完全沒有任何交連電容,所以就不會有交連電容本身零件的染色。AVM不是唯一一家採用這樣設計的廠商,像是Burmester、Gryphon......等等,許多Hi End廠商也都不用交連電容,而偏好DC直交。這不代表DC交連一定比電容耦合的設計更好,而是設計者的想法不同,加入電容耦合,線路工作穩定,而且可以透過電容的零件篩選,調整出設計者偏好的音色,而DC直交則沒有「調音」的空間,藉此免除交連電容的聲音染色。這兩種線路設計沒有對錯,設計得當都能出好聲,但是AVM選擇DC直交,就是要避免交連電容的染色,盡量減少放大線路對輸入訊號的干擾或調變。

關於SA 6.2的設計特點,大概講到這裡,其他的細節像是XLR與RCA輸入各一組,喇叭輸出端子共兩組,具備AIR-Trigger功能,支援自動控制觸發,背後還有USB端子,方便日後韌體升級等等,實用的功能SA 6.2都有。我想特別說一下SA 6.2的顯示幕,我最喜歡功率顯示的黑底藍色指示線,可以清楚看得到SA 6.2輸出的功率強度,設計得像是母帶後製Mastering必備的UV功率表,假如您邊聽音樂,邊觀察SA 6.2的功率表變化,就可以知道大部分情況下,SA 6.2輸出不到10瓦,在我試聽的過程中,偶而會操到100瓦上下的功率,但我從來沒看過225瓦的極限,這代表SA 6.2的輸出功率貨真價實,同時這個功率表也讓我聽音響時多了一番賞玩的樂趣。


大功率讓小喇叭變得生龍活虎

聽SA 6.2的過程都在自家聆聽空間,前級搭配Electrocompaniet 4.8,訊源使用North Star Design CD轉盤與Merging NADAC,同時也靠NADAC來聽Mac Book Pro上面的PCM與DSD音樂檔案,喇叭則是Graham Chartwell LS 3/5與JK Audio PM10號角喇叭交替搭配。以低頻量感來說,PM10的10吋低音,可比LS 3/5要來得多,可是LS 3/5更能考驗SA 6.2的驅動力與控制力,所以大多數時間我都是用LS 3/5在聽。

為什麼LS 3/5更難推?更難控制?因為效率超低,僅有83dB,而PM10號角的效率則高達99dB,所以SA 6.2推起號角喇叭可輕輕鬆鬆,藍色功率輸出顯示大多數狀態都處於5瓦以內的輸出,就算音樂動態大一些,也不過十來瓦,對比225瓦功率,不,PM10是4歐姆阻抗,所以SA 6.2其實輸出功率最大可達335瓦,但僅用到5瓦左右的功率,可真的是殺雞用牛刀了!但遇上83dB的LS 3/5,SA 6.2隨時都維持在稍高的狀態,聽到猛爆的樂段,一跳還可能衝到百瓦以上,所以即便LS 3/5的低頻量感比PM10要少,靠著SA 6.2的威猛力道,催大音量,這小喇叭可就生龍活虎起來。

我平常也是如此玩LS 3/5,用NuForce R18後級,同樣是200瓦以上的輸出功率,猛爆地操駕LS 3/5,這種玩法就像玩福斯Golf,普通的Golf已經性能很好,但換成GTi或是Golf R,渦輪增壓加上倍增的馬力,雖然外觀是一部家庭房車,飆起來可是狂野不羈啊!用SA 6.2的大功率,制服LS 3/5,把喇叭單體控制得牢牢地,用力催,可以聽見豐沛的中低頻,而且下盤乾淨穩重,而中頻段則有溫潤厚實的暖色調,高頻延伸細緻有光澤,LS 3/5的高音單體延伸相對保守,而SA 6.2適如其份地推出柔美甜潤的高頻段,讓音樂增添一分美感。

更顯飽滿柔美流暢

就是這樣的表現,讓我覺得AVM不一樣了!以前聽AVM,覺得他們就是德國機器,理性、乾淨、通透,可是現在的SA 6.2依然細節豐富,聲音通透,可是中頻段變得更為飽滿,高頻段的光澤變得更細緻,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脫去了硬調子的表現,不只有強調細節,而是更往質地柔軟流暢的音樂性去走。或者說,我印象中的AVM擴大機個性比較陽剛、比較猛爆,而現在聽的SA 6.2卻更顯內斂、更顯軟調子,唱起歌來更顯柔順。

我想舉一張少用的CD來談,那是拉貝克姐妹多年前錄製的「莫札特雙鋼琴協奏曲」,聽K. 365的第三樂章快板,弦樂群輕柔地鋪陳開場,銅管群加入,重複一次主題,Philips的錄音頗為中性,如果擴大機的調性偏硬,弦樂群就會偏乾,音樂線條雖好,卻少了莫札特輕盈的面貌,但是SA 6.2卻帶出綿密又輕柔的弦樂群,襯底的木管群多了些濃郁的色彩,讓中頻段更顯飽滿。

管弦樂團鋪陳之後,引入雙鋼琴,SA 6.2的鋼琴表現出適當的尺寸,琴鍵音符顆粒飽滿渾圓,可是不顯得份量過重,適切地帶出莫札特快板樂章的愉悅表情。音色變暖的SA 6.2,細節有變少嗎?不,第一段鋼琴進入的時候,您可以聽見某些細微的砰砰低頻,那是拉貝克姐妹踩踏板的細微聲響,伴隨著鋼琴的音符,聽見這些細節,您更容易想像錄音現場。

展現卡拉絲強烈的戲劇性張力

聽SA 6.2,感受AVM聲音走向的變化,我不禁換上卡拉絲唱的「La Mama Morta」,這是歌劇「Andrea Chenier」裡面著名的詠嘆調,而我播放的不是一般CD,而是自己從黑膠轉錄為DSD2格式(其實我先錄製DSD4,然後用SRC轉為DSD2)來聽,這麼老的錄音,在SA 6.2能聽出什麼樣的新鮮感?DSD2的取樣頻寬拉到5.6MHz,在SA 6.2上面馬上感受到音場深度,老錄音背景的母帶噪訊,不會因為新刻片而不見,在SA 6.2上面一樣聽得清清楚楚,但是DSD2格式對比44.1kHz的PCM(從CD直接Rip),明顯音場變深、變寬,而且黑膠轉錄的DSD2,不光是原始母帶噪訊,還可以聽見唱針摩擦溝槽時的細微噪訊,更添類比味道。雖然我說SA 6.2的調性變柔了些,可是解析力依然超高,細微的音樂情報量依然很多。

幾乎沒有希望的大提琴獨奏,走完了音樂鋪陳的前奏,卡拉絲唱起「La Mama Morta」,從平淡哀怨的表情,忽然轉變為強烈的吶喊,SA 6.2把兩者的對比表現出很好的音樂張力,直到唱那句「所有愛我的人都為我受苦」,卡拉絲逼出了強勁的戲劇張力,隨後接上遊魂一般的大提琴,彷彿女主角的命運就如飄忽不定的大提琴一般,孤單又無助。我不想計較SA 6.2是不是能抓住LS 3/5的單體運動,但是卡拉絲奮力唱出這一句,一路推進到「愛情像我降臨」,然後滿懷希望地唱著「微笑且希望吧!我就是愛情!」。

SA 6.2把卡拉絲的戲劇性張力表現得很好。比起同時期的女高音,卡拉絲的條件不是最好的,至少比歌聲厚度,卡芭葉隨時可以把她比下去,可是在「La Mama Morta」這樣的詠嘆調,難的是戲劇性張力,卡拉絲飆到最強、最高,又幾乎快要崩潰的樣貌,把女主角對命運的磨難與對愛情的渴望,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拉出最強烈的對比,而在SA 6.2上面,可以清楚聽見卡拉絲幾乎是聲嘶力竭,每到最強烈的高音時,那種彷彿要崩潰的樣貌,並不是卡拉絲唱不上去,而是刻意把女主角幾乎快被命運打敗,無法繼續下去的戲劇性張力唱出來,而SA 6.2把這樣的音樂情緒,如此深刻地表現出來,不簡單啊。

聽莫札特,聽卡拉絲,這都不是什麼發燒到極點的音樂,可是卻能道出SA 6.2具備流暢的音樂性,以及深刻的音樂刻畫能力,這種音樂的刻畫,並不僅有工筆畫一般,把每一寸細節都精雕細琢,而是刻畫音樂的情緒,我常覺得,一部好的擴大機並不是規格能說話,而是靠音樂在說話,SA 6.2的規格不錯,但說不上偉大,可是它具備「讓音樂說話」的能力,那就是流暢音樂性的最好說明。

蕭提馬勒第一號讓它變臉

要不要繼續試發燒片?當然要,我知道發燒友會覺得,這些越來越有音樂性的器材,經常是刻意柔化聲音的結果,肯定殺氣受挫,只能軟軟地聽。來吧!聽蕭提Decca版的「馬勒第一號交響曲」,直接進入第四樂章:「從地獄到天堂」,鐃鈸猛力敲開地獄的大門,銅管群咆哮,隨後定音鼓轟然巨響,弦樂群掀開驚濤駭浪的樣貌,那簡直不是音樂,而是噪音,管弦樂團火力全開,在蕭提的指揮棒下,定音鼓更猛烈地轟出第一主題,在弦樂群的波濤之上,銅管有如雷鳴閃電般,吹奏地獄的恐怖面貌,SA 6.2這時候展現了兇猛的一面,低頻段的量感,幾乎把LS 3/5完全榨乾了,逼著這小喇叭硬要吞吐出SA 6.2所要的低頻,而對比的高頻段則咆哮喧騰,銅管聲響刺激猛烈。

驚濤駭浪總該有風平浪靜之時,迎來的第二主題,那是天堂的景象,銅管群的咆哮聲不見了,只剩下弦樂群,輕輕柔柔地、細細嫩嫩地,在SA 6.2的控制之下,LS 3/5又變得溫馴柔美,輕盈的弦樂群,完全聽不出任何波濤,而是如細軟的棉花一般,隨著馬勒的音符,從低而高,一句又一句向上推,再向上推升的樂句當中,帶領我們跟著旋律仰望,彷彿看見天堂的樣貌。您看,SA 6.2可以給您地獄,也能帶您聽見天堂,這樣強烈的對比,不就是呈現馬勒音樂的最好模樣嗎?


直得細品的音樂性

私心想聽SA 6.2,沒想到聽得這麼過癮。當然,這次聽SA 6.2,也讓我感覺到AVM不一樣了,他們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德國聲,重理性而不重感性,重數據而不重情感,相反的,SA 6.2的聲音走向越來越有味道,越來越溫潤,越來越綿密。我知道,簡單講一句「音樂性」,等於什麼話都沒說,講的是空話,但是這SA 6.2確實讓我覺得它的音樂性更勝音響性,也值得愛樂者細細品味。


器材規格

AVM Ovation SA 6.2
型式: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225瓦(8歐姆)、335瓦(4歐姆)
頻率響應:5Hz~50kHz
總諧波失真:小於0.1%(25W/4Ω)
訊噪比:101dB
阻尼因數:大於200
待機功率:小於0.5瓦
尺寸:430x130x390mm(WxHxD)
重量:21kg
售價:350,000元
進口總代理:瑩聲國際
電話:02-2805-3569
網址:www.jadex.com.tw

採購音響的最佳時機–台北電器空調影音3C大展暨音響博覽會3/29-4/1展出中
由台北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主辦的家電新品盛會「電器空調影音 3C 大展暨音響博覽會」,自即日起至 4/1(一),一連四天在台北世貿一館擴大展出。公會主辦的電器展一向以優惠回饋與品質保證為舉辦目的,各類型家電、電器、音響等皆推出展覽驚爆加...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