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戴天楷,攝影/郭振榮 2017/03/03發表,已被閱讀202,318
隨著Yamaha去年推出的旗艦喇叭NS-5000,旗艦綜合擴大機A-S3000和旗艦唱盤CD-S3000也一起來到編輯部。主角當然是NS-5000,承繼了經典鑑聽喇叭NS-1000,但是什麼都改了。用上Yamaha最新開發出的Zylon合成振膜,具有媲美鈹振膜的特性;箱體採用北海道白樺木製成的夾板,箱體結構具有獨特設計,內建Acoustic Absorber可消除箱內駐波,這樣箱內就不必裝設那麼多的吸音材料;分音器的材料都是原廠嚴選的發燒零件,力求降低訊號損失。箱體外部施以Yamaha鋼琴等級的鋼琴烤漆,比起其他Hi End喇叭,烤漆的質感、細緻度、
平整度就是不一樣,就連價格幾倍的喇叭都不一定比得上。


旗艦綜擴A-S3000—勾起懷古幽情的經典外貌

NS-5000交給郭總編來寫,伴同而來的A-S3000、CD-S3000我就搶著認了。真的是搶著認的,之所以會「搶」,也是有原因。幾年前,我有一度跟著網路討論區在追vintage audio,在這討論區活動的音響迷玩了多年音響,最後卻落腳在經典器材上。會迷上vintage audio的人,一來是想要跳脫當前Hi End音響高價化的漩渦,相較之下,老器材的價格相對合理,即便當年是旗艦級的產品,現在買起來,連同整理維護的費用,再加上跨國運費,依舊落在「負擔的起」的範圍;當年買不起、買不到的,現在藉著網路和國際運輸的便利,一償夙願。二來,這些經典器材的工業設計令人著迷,它們有著迥異於現下的音響器材的美學風格,工業、機械氣息濃厚,看著那一個個旋鈕、撥桿,有的還有漂亮表頭,如果玩收音擴大機(receiver),那迷人的類比腔調,深夜時分聽起愛樂電台,真是叫人如醉如癡。我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前後進出過幾台收音機、收音擴大機,還經常掛在網路上,四處搜尋機器。不過,每次看到心儀器材,卻又三心二意,不免想著:「買一台年紀比我還大的機器,回來出問題怎麼辦?」因此,即便在eBay、Audiogon或US Audio Mart上看到漂亮品項,也遲遲不敢下手。其中,我最想買的,一個是CR-2020,一個則是CA-2000;在那個現代意義的Hi End還沒出現時,這兩台擴大機就是那個年代的Hi End,買不起現在的Hi End旗艦,買Vintage音響何不直接攻頂。有回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台灣用家在拋售CA-1000 III,是後期有表頭的版本(前兩代CA-1000都沒有表頭,只有CA-2000有),我還在想怎麼跟家裡溝通好獲得「採購許可」,沒兩天功夫機器就被人抱走了。錯過,機會不再。遺憾啊。

Yamaha的旗艦綜合擴大機A-S3000,擁有古典的外觀設計,旋鈕、開關,加上大型表頭,細緻、簡約又復古。

鋁合金前面板厚實,可以提供相當的制振效果。旋鈕、開關也都是鋁合金車製,車工精細,扭轉、扳動的手感不錯。

就是因為一直帶著對Yamaha擴大機的期待,這次看到有機會可以好好聆賞Yamaha的擴大機,豈能放過呢?我當然要搶著聽,搶著寫。更棒的是,這回還有NS-5000可以一起試聽,真是太幸運了。雖然NS-5000不是我要寫的,但我也曾做過NS-690的夢,後來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沒有收藏到。唉,玩經典器材真的不能想太多,太理性的,還真配不上它。

視覺與觸覺並行的美學設計,能以刺激聽覺感官

Yamaha A-S3000讓我一看就喜歡,而且,不僅我喜歡,連我們美編同仁也誇讚不已。怎麼個美法?既保存著古典氣質,又能展現現代美感。這能並存嗎?A-S3000就是這樣。它保留了經典器材裡常見的旋鈕和撥桿,也留存了位於中央的大型表頭。過去在CA-2000上的表頭還是兩個小窗,位於前面板左上方,旋鈕、撥桿也比較多,看起來更有機械感,但是新的A-S3000把不必要的功能或省去了,或整合了,讓前面板顯的更簡潔一些,加上大型電平表頭視窗構成視覺中心,這是融入了古典與工業風格的現代設計。撥桿和旋鈕操作的手感很好,而且他們都是鋁合金車製的。最外層的鋁合金機殼,厚度足、做工細,上蓋板為了散熱,整面都有條狀鑿孔,固定螺絲在機背,從機器上方看下去是看不到螺絲的。兩側的實木護木,增添了機器的人文與自然質感。在Vintage器材上最常見到這種金屬結合木頭的材料混搭,甚至是以木框套住整台機器。這樣的器材放在家裡,配起家具,真是和諧好看。我怎麼說著說著,又說到vintage音響上去了呢?唉,誰叫Yamaha A-S3000那麼漂亮,有著復古身段,卻沒有刻意仿古的造作。

值得一提的是高、低音量感調節,位於中央位置時表示斷開EQ,為聲音直通狀態,一旦旋轉調整量感,正在播放的音樂會中斷約一秒。

上方蓋板的調狀鑿孔,兼有散熱和諧振控制的功能。

外觀重要嗎?重要,當然重要。Hi End的精神就是以最嚴謹的態度,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Yamaha延續著經典器材的精神,融入了現代的簡約元素,創造出視覺上的和諧美感,精緻的做工叫人操作音響或觸及器材的每一部位,都能感受到匠人製作的用心,這是屬於他們的美學。他們重視各感官間的整體感受到什麼程度,我舉一例說明。Yamaha在台灣各地都有音樂教室,我的孩子也是學生。他們的音樂課本用紙務必選用高級的材質,圖案配色都經過審慎設計,而且每年更新,這是日本總公司的堅持。為什麼?因為他們相信這樣視覺與觸覺並行的美感教育,才能激發人(尤其是孩子)最抽象的聽覺感官。所以,這些和諧勻稱又精緻的設計,都是為了讓您更深刻地享受音樂。

雙重機箱再加鍍銅鋼架懸浮避震

A-S3000有著雙層結構,外部機殼用以隔離來自外部的震動,內部還有鋼鍍銅的金屬避震架,用以隔離內部零件在機器工作時產生的振動。
但A-S3000可不是只有外觀而已。打開上蓋,一見裡面那塞滿滿的內裝,讓人眼睛不由地為之一亮。當然,音響不是把零件塞滿就會好聽,只是,什麼都有其原因,會要塞滿滿,當然有Yamaha的理由,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A-S3000有著雙層結構,外部機殼用以隔離來自外部的震動,內部還有鋼鍍銅的金屬避震架,用以隔離內部零件在機器工作時產生的振動。為什麼用鋼鍍銅?不用其他的金屬?這個選定材料也是經過原廠的測試比較,認定以鋼鍍銅的特性最好,對聲音最有助益。其中,在電源部分,還有特別的金屬架以懸浮方式架起,一面可以隔離變壓器的震動,使之不會干擾到放大線路,一面還可藉由避震架下方空間走線,達成最短傳輸路徑的目的。A-S3000的避震措施還不只這些,鋁合金上蓋也有學問,掀開上蓋就會看見內側還挖有長條狀紋路,用以控制諧振。至於兩側的護木不僅好看,同樣具有控制諧振的功用。至於底部的腳墊,Yamaha也特別設計過,中央有一小尖錐,放置時,看起來是整個腳錐,實際上只有尖錐頂端落地。鑄鐵的腳墊可調高低,好讓機器維持水平。使用時有兩種用法,一是讓鑄鐵腳錐直接落地,一個則是使用原廠配附的磁吸式圓形橡皮墊,兩種作法皆是為了避震,前者傾向隔離(isolating),後者傾向阻尼(damping)。

A-S3000為全平衡設計、雙單聲道的綜合擴大機。

純銅鍍金的喇叭端子,為Yamaha自行開發的產品,比起一般市售的端子都更好施力,可以把喇叭線鎖得更緊。

電源變壓器位於機器的中央部位,左右聲道放大線路彼此對稱,為dual-mono雙單聲道設計,一方面可以彼此隔離,減少串音影響,讓聲音更為純淨、分離度更好,二方面也可平均配重,使得機器左右均衡。這顆環形變壓器採用特殊的繞線法,可以降低阻抗;變壓器輸出的電線不以焊接方式,而是以螺絲鎖定,這樣的接法可以減少電力損耗。而且這種工法還不僅見於變壓器輸出,在機器內部重要的接線,如連接前級、連接放大線路等的接線,也都是以鎖定方式連接,一般機器內常用焊接或插接端子,但Yamaha可不依,認為這樣會提高傳輸路徑的阻抗。電源線路使用的濾波電容,上面印有Yamaha的字樣,是外面買不到的訂製品。位於兩側的放大線路,後面緊貼著大型散熱片,這放大線路,也有的可講。

電源變壓器位於機器的中央部位,左右聲道放大線路彼此對稱,內部線路布置力求最短路徑,以減少損失和受干擾的機率。

合理的佈局,是Hi End音響重要的功課。圖中可見其最短傳輸路徑的理念。

搭載獨門浮動平衡式放大線路

它是一台每聲道170W(負載4歐姆)的全平衡綜合擴大機,從輸入端開始,一路到底都是走平衡。即便透過單端的RCA輸入訊號,A-S3000也會在輸入級將之轉換成平衡訊號。平衡線路有什麼好處?因為平衡線路的差動放大可以利用共模互斥(common-mode rejection)降低雜訊,因此理論上可以獲得更乾淨的背景、更鮮明的動態起伏。可是,真正的全平衡放大擴大機卻售價不斐,在廿萬元級價位帶仍然少見,因為製作成本高。全平衡線路上的零件數量要雙倍,零件還要經過配對,因此製作成本比單端線路高出許多。A-S3000在放大線路上使用了同極性的MOSFET晶體,因為極性一致,在輸出級進行推挽工作時完全對稱,讓全平衡線路達到最理想的工作狀態。此外,放大線路上採取全浮動式接地,可消除電壓波動或接地雜訊的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個也就是Yamaha所引以為傲的「浮動平衡式放大技術」(Floating and Balanced Power Amplifier technology)。



位於兩側的放大線路,左右對稱,為dual-mono雙單聲道設計,一方面可以彼此隔離,減少串音影響,讓聲音更為純淨、分離度更好,二方面也可平均配重,使得機器左右均衡。

前級線路位於機箱後半部,緊連機箱背部的輸入端子,以求最短訊號傳輸路徑。最上方黝黑色金屬罩的是唱頭放大線路。

電源線路使用的濾波電容,上面印有Yamaha的字樣,是外面買不到的訂製品。

這是機箱上蓋內部,這些挖孔都有用意,幫助散熱和控制諧振。

其音量控制也不是以常見的可變電阻了事,A-S3000使用新日本無線電公司(New Japan Radio Co., Ltd.)特別設計的數位音量控制元件,這顆晶片內部採取階梯式電阻( ladder-type resistance)架構,這是理論上最理想的音量控制設計,音染少,而且不會影響擴大機的迴轉率(slew rate),帶來更純淨、瞬間動態變化更完整的音樂。誰也這麼做呢?VTL的前級音控就是使用這種R2R的階梯式電阻架構,CH Precision L1的音量控制也是。如今,這樣的音控在20萬的A-S3000上也用到了,不覺得Yamaha真是太有誠意了嗎?

分砌式音控、分砌式唱放

Yamaha也沒有忘記類比用家,A-S3000內建了一個完整的唱頭放大線路,整個唱頭放大線路板是獨立的,包括MC和MM放大以及RIAA的等化線路都是分砌式架構,整個唱頭放大線路更以金屬罩蓋上,予以屏蔽保護。此外,一些vintage音響上會見到的調整,也一一可見於A-S3000,包括中央表頭下方的三個旋鈕,分別調整高音、低音和左右聲道平衡。不是講究聲音的自然純淨嗎?為什麼要加入這些調整呢?放心,當您將旋鈕都轉到正中央位置時,A-S3000實際上是跳過這些調整鈕的,換句話說,它是以by pass方式通過這些前級調整功能。但這樣的功能對於一些空間不夠理想的用家,還是有幫助,可以省去很多空間整治的工夫。

還沒講完。A-S3000還有一個少見卻貼心的設計,那就是在它的兩組平衡輸入下方都有兩個撥桿,分別調整相位並做-6dB衰減。有的訊源輸出相位是正負極反相的,有了切換功能,就可調整反相,很是方便。又如果訊源輸出較大,導致擴大機接受時產生失真,可以藉由這個衰減撥桿,降低輸入電平,改善失真狀況。您看過多少器材這樣設計呢?所以我才說A-S3000真是貼心。

A-S3000內建了一個完整的唱頭放大線路,整個唱頭放大線路板是獨立的,包括MC和MM放大以及RIAA的等化線路都是分砌式架構,整個唱頭放大線路更以金屬罩蓋上,予以屏蔽保護。


旗艦唱盤CD-S3000—高精度CD機械結構

至於旗艦唱盤CD-S3000也是不簡單,外觀同樣精緻細膩,整體設計與擴大機一致,機箱採不感磁的鋁合金,兩側有原木護木,腳錐使用尖錐、圓墊兩用的設計。電源也用撥桿式控制,不同於常見的按鍵式開關。唱盤在工作時是一直在動的,因此,如何解決震動問題,更是唱盤設計的重點。為此,增重當然是一個方向,CD-S3000重量將近20公斤,比起一台百瓦擴大機毫不遜色。這份量一部份來自扎實的機箱。前面板以7mm的實心鋁合金製成,在製作時,更力求各部為結合的緊固性,以求機箱的高剛性。整體線路配置盡可能採取左右平衡,轉盤位於中間,左側是電源線路板,右側是DAC線路及類比輸出,數位線路在中央後方。數位、類比的電源各自獨立,轉盤左方是數位線路的電源供應和變壓器,右方則是類比線路的電源供應及變壓器。就像擴大機A-S3000一樣,全機線路配置盡可能平衡對稱,不僅有音響設計上的合理性,看起來也賞心悅目。

旗艦唱盤CD-S3000同樣有著簡潔高雅的外觀。

兩側護木增添了人文氣息與復古情懷。


Yamaha認為轉盤是唱盤最關鍵的部分,因此花了很大的功夫在此,CD-S3000裡頭所使用的光碟轉盤機構,整個都是Yamaha自家的製品。整個CD-S3000製作時,第一個安裝進去的,就是轉盤機構。一般唱盤的機構多半就是直接鎖定在機箱內,講究一點的,就在接合處增加避震措施,例如懸吊彈簧。CD-S3000的轉盤機構卻是安裝在兩個有重量的金屬卯座上,這個卯座為雙層結構,除了有固定螺絲外,還有螺絲將卯座上層結構頂起,原廠安裝時務求轉盤保持水平。這樣組裝,必定耗時,也就意味著組裝成本提高了。但是,Yamaha認為水平對於唱盤來講至關重要,這樣光學讀取頭才能精準讀取光碟的資訊,對於伺服線路來講,降低除錯負擔,避免了因為不穩定,導致線路工作時的電流起伏影響微弱訊號。您有想到這層嗎?我沒想過,也沒聽過其他原廠講過,Yamaha卻這樣要求。

承盤進出動作非常順暢安靜,閉合時也不會有卡住的感覺,Yamaha真是把日人追求精良細節的精神灌注到產品製作上。

承盤也是鋁合金製成的,有類似細膠的軟質阻尼拖住光碟,靠外側還有小卡榫可以固定。

轉盤不僅有穩定的基礎,還有高剛性的結構,並且,承盤也是鋁合金製成的,有類似細膠的軟質阻尼拖住光碟,靠外側還有小卡榫可以固定。承盤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唱盤在讀取光碟時,光碟片處於高速旋轉的狀態,會有震動、有氣流、有噪音,而氣流和噪音又會產生震動。所以好的唱盤難做,就在這裡。處理這些問題,各家有法寶,例如利用挖孔等形狀上的設計,改善氣流與噪訊的干擾,Yamaha也是這樣。實際操作時,整個承盤進出動作非常順暢安靜,閉合時也不會有卡住的感覺,Yamaha真是把日人追求精良細節的精神灌注到產品製作上。

這是SACD/CD指示燈,當您放入CD時,CD燈號會亮;放入SACD時,SACD燈號會亮;在讀取SACD/CD雙層光碟時,您還可以選擇切換讀取SACD層或CD層,也可透過此燈號顯示當前狀態。



全平衡的類比輸出線路,可以使用平衡線,以提升效果。此外,CD-S3000還可當DAC使用,有光纖、同軸和USB各一組。


採全平衡線路,單一級I/V轉換

在線路方面,CD-S3000的數位類比運算核心是一枚 ESS Technology ES9018 SABRE的晶片,支援32bit的運算,晶片內建8個通道,能處理8聲道的訊號,分別用於左、右聲道,各使用4個通道進行雙差動的DAC運算,平衡線路設計,能有效降低噪訊,提高聲音的純淨度。擴大機A-S3000是全平衡的,CD-S3000的類比線路也是平衡的。此外,常見的DAC在類比輸出部分的I/V轉換(電流/電壓)部分,會採多級設計,但CD-S3000卻採用分砌式線路搭建單一級的I/V轉換。這有什麼好處?這樣的設計比起多級轉換的訊號損失更少,負回授更低,也更不會壓縮到動態,聲音聽來得以更自然且空間感更開闊。

CD-S3000裡頭所使用的光碟轉盤機構,整個都是Yamaha自家的製品。整個CD-S3000製作時,第一個安裝進去的,就是轉盤機構。一般唱盤的機構多半就是直接鎖定在機箱內,講究一點的,就在接合處增加避震措施,例如懸吊彈簧。CD-S3000的轉盤機構卻是安裝在兩個有重量的金屬卯座上,這個卯座為雙層結構,除了有固定螺絲外,還有螺絲將卯座上層結構頂起,原廠安裝時務求轉盤保持水平。

Yamaha在設計線路時,相當講究路徑要短。A-S3000是這樣,所以它整體線路鋪排平衡、對稱,讓走線盡可能單純,接線也強調以鎖定方式求取最好的接觸。CD-S3000也是這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它們將類比的電源供應部分直接做在類比線路板上,這樣可以減少接點,減少訊號損失。而類比與數位的變壓器就鄰近所要供電的電路板,這也是為了減少傳輸路徑。線路安排,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也是達到聲音藝術的關鍵要素。Yamaha在這點上一點不輕忽。

CD-S3000的數位類比運算核心是一枚 ESS Technology ES9018 SABRE的晶片,左、右聲道各使用4個通道進行雙差動的DAC運算,平衡線路設計。此外,常見的DAC在類比輸出部分的I/V轉換(電流/電壓)部分,會採多級設計,但CD-S3000卻採用分砌式線路搭建單一級的I/V轉換。
這台CD-S3000不僅是台SACD/CD唱盤,而且也可身兼DAC功能,它有USB、同軸、光纖輸入各一組,雖然A-S3000沒有數位輸入端子,也沒有內建DAC,卻有高品質的唱頭放大,CD-S3000則包辦了數位訊源功能,讓類比歸類比、數位歸數位,這音響圈的老法則,Yamaha也是守住的。這個USB DAC使用了一個專為Yamaha開發的原創晶片,換句話說,是市面上找不到的,除了Yamaha自家的產品上,您不會在其他音響器材裡看到它。這個晶片具有內部的主時鐘,能以在極低的時基誤差下進行非同步傳輸。使用時需要下載Yamaha ASIO 2.3 Steinberg USB驅動程式,可以在不與電腦時鐘同步的狀態下接收訊號,並且具有低遲延、高傳輸量的性能,最高可支援到24bit/192kHz的數位音訊。

這是他們數位類比轉換線路,也是主要線路板,他們為了求取最短傳輸路徑,將類比部分的電源供應線路也作在上面。

照片中光碟機構裝在一個黑色的卯座上。

A-S3000和CD-S3000的腳錐都是原廠特別的設計,有兩種用法,可以尖錐落地(右),或將磁吸式墊片吸附在腳墊下方(左)。

這是數位接收線路板,中央的有Yamaha字樣的晶片,是他們自家撰寫的USB接收晶片。

Yamaha CD-S3000的佈局平衡對稱,左有兩顆變壓器都有金屬罩屏蔽,右邊的是數位線路電源供應,左邊的是類比線路電源供應。

電容也是Yamaha特別向Chemicon的訂製品。

此外,CD-S3000還有幾個具有巧思的設計。首先,您有一個直通開關(Pure Direct),一旦開啟,會關閉螢幕顯示,也會停止數位輸出(同軸與光纖),這時,您只能使用類比輸出。實際聽來,確實有極些微的不同,聲音更為凝鍊、澄淨,但這點差距,就是「究極」的音響迷所要追求的。其次,如果您放入的的Hybrid SACD雙層光碟時,可以選擇讀取SACD或CD層,這樣一來,用家就可以輕鬆比較CD和SACD、44.1KHz的PCM與DSD規格的差異。早年的SACD播放機沒有這等切換功能,現在有了,但是在20萬以下價位帶裡,這仍是屬少見。這些有巧思的功能,CD-S3000也一併給您了。

柔韌之中藏巧勁,滑順質地好綿密

我在U-Audio廿餘坪的試聽室裡,將Yamaha CD-S3000搭配A-S3000,類比輸出以平衡線連結,搭配的喇叭有兩組,一是Yamaha最新的旗艦喇叭NS-5000,組成一套原廠旗艦系統,另一對則是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組合(後文簡稱為CC)。A-S3000推這兩對喇叭都顯得遊刃有餘,絲毫不顯侷促。喇叭不同,當然聲音會不一樣,但是特色是一致的,Yamaha S3000組合的聲音細緻精美,似乎每個聲音都被打磨過一般,不帶一點粗礫感,聲線滑順無比,而且聲韻帶著一絲清甜,像是抹過一層楓糖漿,沾過一點蜂蜜,在燈光下閃耀著溫潤可人的光澤,嚐一口,一股自然的甜逸漫口間,唇齒舌尖俱沾其滋味。而且聲音的密度、凝聚感很好,鋼琴聽起來尤感其好處。聲底乾淨,透明度極佳,似乎可以一眼望穿,音場和舞台感自然呈現面前,層次分明卻又不俐落清晰到讓人感覺可怖,呈現的方式是輕鬆而自然的。兩端的延伸都很有水準,低音不但延伸、量感都出的來,還兼有出色的解析,高音延伸輕鬆平順,沒有一點毛噪,卻帶出一種空氣感,聽現場錄音與爵士樂特別明顯。越聽,越感覺其擁有Hi End音響的表現,卻無Hi End音響的驚人價格,真是當前音響市場上難得的一把好劍。

先搭配NS-5000,聽1990年紀念柴可夫斯基150週年的音樂會,在當時還稱為列寧格勒的聖彼得堡舉行,請到了許多當時一線的音樂家同台。這份錄音的現場感十足,收進了許多現場噪音,有咳嗽聲,有椅子的吱呀聲,有背景噪訊,因此在聽這張CD時,也容易把自己融入1990年的現場。第一軌是尤金奧聶金(Eugene Onegin)的波蘭舞曲,辛辣的小號以盛氣凌人的姿態吹響,開啟一場華麗的舞會,弦樂群的聲音綿密而且帶有一種柔韌的聽感,這樣的音質在這張唱片上聽來特別討喜。原本這張直接的CD錄音聽起來會稍嫌不夠精緻,但A-S3000的驅動下,重新賦予了這張唱片新的面貌,聽起來帶有一種柔韌內勁,好似太極推手那樣看起來好似鬆沈,卻蘊藏無比黏勁,那綿密的勁道在層層推湧的弦樂裡可見;看似緩沈,卻不顯遲滯,聽得小提琴部急促的拉奏,就知道那分明清楚可不是空穴來風。

弦樂有多美?第二、第三軌是帕爾曼小提琴獨奏秀,這個直白坦然的錄音,拾取了帕爾曼拉奏時的許多拉奏細節,那直率無隱的擦弦質感,真好。伴奏的弦樂團也好聽,特別是低音大提琴部的襯底,或拉奏,或撥奏,那低音弦樂豐厚滿滿,聽得好生舒服。小提琴拉到高把位時,絲毫不顯緊繃,帕爾曼的音色本就以柔美見長,他總能把艱澀困難的樂音和樂句以輕鬆寫意的瀟灑帶過,音色從未見得乾澀冷硬。聽這弦樂高音既柔軟,又細緻,密度又高,這彼此間矛盾嗎?不,一點都不,聽過Yamaha S3000組合,您就知道這些特質是能並存的。小夜曲裡如泣如訴的深情,或是圓舞曲裡酣暢淋漓的歡樂,帕爾曼把柴可夫斯基樂曲的百般風貌展現無疑。寫到這裡,我就想到小夜曲尾聲時那如絲如縷的高音,唉,單聽這漂亮的高音,就值回票價了。

第六軌是馬友友擔任大提琴的洛可可變奏曲,無論是獨奏,或是樂團,這裡又可見到高密度的弦樂,這密度,卻不讓樂音變的厚重,依然維持纖細高雅,但是織度卻高。大提琴聽起來帶著那迷死人的鼻腔音,濃卻不重,還顯出幾分婉轉和透明,這也正是馬友友的音色。這套Yamaha不但音質密度高,聽起來聲音體質健康無比,對於音色的重現也頗有一套,相當中肯自然,一點不扭曲,卻還能增添幾分柔和和雅致。原本詮釋就有文人氣質的馬友友,這裡聽來更是引人入勝。他拉奏時那陶醉入神的表情,加上豐富的揉弦動作,這些畫面似乎都呈現眼前,我是在聽現場錄音,卻好似在看實況錄影。這系統的傳真度和活生感真好。

第八軌是音樂會終了的一曲,也是當晚的高潮,什麼曲子?您猜也猜的出來,當然是1812序曲。聽那泛著絲光弦樂,真是享受,一波波襲來像是波浪,但不是海濤那樣凶猛,開頭的弦樂像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輕輕拍打著湖岸,推擁著岸邊停放的小船,靜暱安詳。但隨後卻隱藏著奔騰洶湧的暗潮,隨著樂曲發展,音調逐步高昇,直到鼓聲敲響,樂曲氣氛一轉,戰事逼近,情勢緊張,銅管嘹亮激昂,低音弦樂厚實雄壯,把戰後悲壯氣氛一語道盡。在戰爭獲得勝利之後,樂曲又轉入歡樂氣氛,小鼓的鼓點清楚,而且帶出了音場深度,鈴鼓也聽得清楚。1812當然要聽結尾的炮聲,這錄音的砲聲也是來真的,音樂廳裡有樂團演奏,音樂廳外則有真實加農開砲。那砲聲圓滾扎實,但不是很深沈龐大,這與我預想的相去不遠,這般柔美優雅的氣質,如果連砲聲還能雄壯威武,勢力萬均,那就不會是20萬的擴大機了。但可貴的是這個版本的1812尾聲處不但有陽剛的砲聲,還有層疊的鐘聲,最後還有煙火施放,這些聲響與樂團演奏交融相搭,呈現出層次豐富、繽紛絢爛、開闊深遠的場景。啊,就是這種感覺,好個節慶感,150週年啊!

信手拈來,便是精緻音色和高貴光澤

似乎一張柴可夫斯基就把Yamaha S3000組合得好處說的差不多了。不,其實還有。聽汪德(Günter Wand)指揮漢堡的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在2000年11月造訪日本東京時的現場錄音(BMG, BVCC-34039/40),這個現場錄音比起同期他與柏林愛樂的現場錄音版本相比,樂團表現不但不遜色,甚至我認為NDR的控制力更好,表現更穩定,而且音色更為精細,甚至在CD上聽來樂團的和聲表現更出色,兼有密度和透明。第一樂章開頭就像等待日出一樣,法國號和小號搭配定音鼓,以固定音型開啟樂章,然後樂團也跟著醒過來,弦樂層層聲浪湧將過來,那綿密感好的無比,雖然這點我已經說過了,但是,真是好,既然聽到,就還要說一遍。當樂團能量逐漸張揚之際,整個音樂廳融合的交融聲響真是好聽,我坐在離喇叭約三米遠的位置,卻好像自己在音樂廳享受這交響樂的按摩。在從輕緩樂段逐步漸強,乃至全樂團齊鳴的樂段,那個動態拉開的寬幅表現真是好。在低音弦樂深沈低吟之際,小提琴聲部卻以昂揚姿態向上歌唱,這一高一低的背向發展,在這Yamaha組合下,能以平衡地相互輝映襯托。

Yamaha S3000的兩端表現實在自然。因為透明感好,層次表現清楚,布魯克納的和聲構想也容易體會的到。也因為細節豐富,資訊量充足,使我能聽見這些豐饒的樂團和聲,富有色彩、層次、光澤。這份現場錄音的品質比上一張柴可夫斯基紀念音樂會為精緻、細膩,也更符合Yamaha S3000的走向特性,相得益彰之下,這份布魯克納第九聽起來更顯可貴。聽到那撥奏,就知道這個系統的活生感是優等生等級的,無論是低音大提琴撥奏時的渾圓深沈的顆粒感,或是小提琴的撥奏那帶著些許生硬的質感,都活靈活現。在突強的樂段,NS-5000一點不軟腳,似乎溫柔的A-S3000,實際上是個內家高手,內勁隨傳隨到,帳面上170W的輸出功率是面對4歐姆喇叭時的數據,如果是較高阻抗的喇叭,實際的輸出功率還會少一點;例如NS-5000就是平均6歐姆的喇叭。但在實際聆聽之後,我真覺得這些對功率不足的掛慮都是多餘的,無論音樂的動態變化如何劇烈,場面如何詰聱複雜,A-S3000總是從容不迫,維持一派優雅身段。這等實力,果然是旗艦。

細節豐富,卻不搶眼,一流的均衡自然

聽大編制的音樂都能感受到Yamaha S3000組合的美好,小編制的室內樂或器樂獨奏當然難不了它。聽慕特與普列文合奏的Tango Song & Dance,小提琴聲音凝聚、密度高,讓小提琴的發聲位置和形體非常明確,細節豐富,擦弦質感一流,這些豐富的資訊呈現出來的時候,一點不覺勉強,也就沒有毛噪生澀或刮耳難耐的感覺,反而處處滑順,那種油光水滑的小提琴演奏,任誰聽了都會覺得美。這等本事有多厲害?即便我把喇叭換成CC喇叭,在Admonitor Plus的演唱下,高音的密度極好,卻又柔軟甜美,帶著適度的光澤,卻一點不刺眼。這可是CC啊!咱編輯部這嬌娃非得餵給好擴大機才行,不然質感不好、控制力不好,它立刻告訴你。我上次聽得這柔韌甜美又細緻迷人的高音,是在AVM Ovation A6.2,但那可是Yamaha A-S3000的兩倍價。聽慕特轉折有致,表情多端的演奏,有第二樂章的柔情似水,又有激情狂野的第三樂章,但這些弓弦交會的纏綿,不但寫實,還能動人。鋼琴呢?我都忘了說了,那圓潤溫暖的琴音,顆粒清楚,琴音泛著淡淡的尾韻和光澤,美感與弦樂不相上下。

因為細節豐富,也因為滑順自然,人聲聽起來特別好聽。以2016年高雄音響展第五軌所選錄的Anne Bisson的「Lilac Blooms」為例,這首曲子錄音本就自然純淨,歌曲聽來頗有真實感。透過Yamaha S3000系統,這些真實,更顯真實,這些自然,更顯自然。我不是在繞文嚼舌,故弄玄虛,這曲子我在U-Audio試聽室聽得多次,大小喇叭都配過,就屬這次聽起來特別生動。鋼琴的晶瑩剔透感,有著溫度適切的光澤,乾淨澄澈的琴音聽起來卻不顯絲毫乾硬生冷。高密度的聲音讓琴音非常結實,顆粒感清楚分明。貝斯豐滿的低音帶有彈性,伴奏還有帶著濃濃鼻音的大提琴,這每一樣樂器聽起來質感都真實非常。當Bisson歌唱時,各種發音細節都可聽得見,無論是喉韻、吐氣、鼻腔共鳴,還有她的咬字,都可清楚聽見,同時又不顯噪耳,顯出來的是一個深情的歌者,就在前面唱著、說著、傾訴著,借物思人的抒情著。這裡聽到的鋼琴低音和弦也是一絕,低音沈潛有重量,和弦共鳴好豐富,在全曲末了時點那一下,留下的是迴響的和弦音,還是不止住的思念情懷?

親自體會,才知迷人妙處

如果您要追求的是純淨自然的音色,是聲音質地的美感,您應該要聽聽Yamaha A-S3000和CD-S3000;如果您對器材外觀的精緻度,以及線路安排的合理、用料與做工的嚴謹,有著高標準的要求,那您應該要見見Yamaha A-S3000和CD-S3000;如果您認為日本器材不如歐美品牌,要破除這樣的偏見,誠摯建議您去試聽Yamaha A-S3000和CD-S3000。我說的再多,恐怕也不比它們自己更有說服力,只有親眼見過、聽過,才能體會這個Yamaha的旗艦組合的迷人之處。

器材規格

Yamaha A-S3000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170瓦 @4歐姆
阻尼因數:250
總諧波失真:0.025%
訊噪比:103 dB
輸入端子:高電平:XLR x2、RCA x5(一組後級輸入);唱頭放大:RCA x1(MM/MC)
輸出端子:RCA x2(前級輸出、錄音輸出各一組);
頻率響應:5Hz–100kHz(-3dB)
最大電壓輸出:16V平衡、8V非平衡
尺寸:444.5×239.7×558.8 mm(W×H×D)
重量:24.6 kg
參考售價:200,000元

CD-S3000
型式:CD/SACD播放機
相容光碟:SACD, CD, CD-R/RW (MP3, WMA)
訊噪比:116dB
動態範圍:100dB(CD)、110dB(SACD)
總諧波失真:0.002%(1KHz)
頻率響應:2 Hz-20 kHz(CD)、2 Hz-50 kHz (-3 dB)(SACD)
輸出電壓:2 +/- 0.3 V (1 kHz, 0 dB)
尺寸:435 x 142 x 440 mm (W x H x D)
重量:19.2 kg
參考售價:180,000元
進口總代理:台灣山葉
電話:(02)7741-8888
網址:tw.yamaha.com

繽紛幻彩的星際想像–Duevel Galaxy 無指向性落地喇叭
德國的 Duevel,是 360 度無指向發聲喇叭的傳道者,多年來他們始終致力於此。Duevel 的喇叭,透過自家開發的「全指向性擴散器」(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達到讓單體的聲音得以朝向 360 度方向擴散出去。因為是「360 度全指向」,換言... 《 全文


更多專題: 一個月    三個月    全部